羅晟看完了查德·赫利的郵件之後,思考了一會兒,旋即拉出鍵盤開始編輯回覆信件。
【
專案的重心由[觀看次數]轉到[觀看時長],這是一個很超前的思維,非常棒,完全同意。
但是,在此基礎上應該增加一些新點子,在網站的影片推薦機制上,嘗試一下采用類似賽馬機制的新演算法,即,無論一個UP主是否有粉絲基礎,他的影片透過稽核之後,就會把他的影片放入一個基本的流量池當中。
我們可以設立一個T1至T7的由低到高的流量池等級,具體分級你們團隊內部另做商議,例如:
T1級流量池:200500左右的瀏覽量。
如果該影片在T1級流量的反饋表現好,再透過人工稽核,則該影片轉入下一級流量池。
T2級流量池:約5000左右的流量;
T3級流量池:約1.52.5萬左右的流量;
T4級流量池:約4070萬左右的流量;
T5級流量池:約220500萬左右的流量;
T6級流量池:約8001400萬左右的流量;
T7級流量池:給予標籤功能進行人群推薦,5000+萬的流量;
該流量池應該具有彈性活力,你們也可以按實際情況來確定。如此一來,基本上一段影片透過這種內部競爭機制來篩選,每上升一級,都要稽核一次,如果有使用者反饋,那需要更嚴格的稽核,甚至立馬停止推薦,這可能會讓一位up主感覺到自己的影片,明顯可以正常播放,但突然就沒有播放量了,原因就在這。
我們要儘可能的認真對待上傳到網站上的每一條影片,該機制也會系統自動挖掘以往的影片,在這樣的演算法機制運作之下,即便有時候上傳很久的影片,也可能在後來火了,那是因為影片被系統給挖到了。
這是一個促進優質內容競爭的不錯機制,透過層層PK讓真正最受歡迎的影片內容得以脫穎而出,創造爆款和病毒影片。
但這一機制也並非十全十美,Reddit也應用這一演算法機制,它也是存在漏洞的,而這種漏洞往往是透過人為因素造成的。
我們需要極度警惕刷資料的第三方機構,這會給網站的優質內容競爭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但更大的傷害來自於內部稽核人員喪失公平原則,對於稽核人員的違規,我們不但要解僱他,還要起訴他,更要讓他在業界臭名昭著,無人敢用,絕不姑息。
總體而言,這一推薦機制是利大於弊的,我們已經透過Reddit得到了部分驗證,放心大膽的去做吧,我相信或許更能與[觀看時長]形成奇妙的化學反應,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
郵件內容編輯完成,羅晟快速瀏覽一遍並點選傳送,然後進入下一個郵件回覆,不過接下來的幾十封郵件到沒有這麼詳細了。
剩下的郵件內容,平均每40秒左右就回復一封。
在辦公室待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處理了這些工作,羅晟接下來主持召開了一場公司內部的高管會。
參加會議的有張博文、艾琳、許勇、餘軍等高管。
“步入12月份,[藍色空間BlueSpace]的全球使用者首破3億規模,國際版佔1.7億使用者規模,其中北美使用者規模突破了7780萬,這個數量級接近北美四分之一的人口,亦或者在北美網民當中平均每10人當中有3.7人擁有一個BlueSpace賬號……”
此刻,會議室裡的營運長張博文正在做資料包告,與會的一眾高管無比振奮,按照羅晟之前的說法,什麼時候藍色空間BlueSpace使用者破3億才會考慮變現。
如今已經達到了3億使用者的規模了。
而公司發展到現在可不止這一款產品了。
不一會兒張博文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