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想著後世飛速淘汰的先富裕起來的人,他們跟不上時代,他們大多被後來的一代代人碾壓,開始交一筆筆智商稅的時候,張老漢覺得太虧了,自己辛苦掙來的錢不能都被那些炒房,炒股,炒網際網路的傢伙們給交智商稅了。
“英文還是要學一點的,外國很多以後天天見報的一些大公司,這年代都還是一些小不點公司,甚至有些創始人還沒出生,比如首富比爾也才23歲,還在地下車庫鼓搗,是不是以後不用給比爾交智商稅了,甚至比微軟給自己創收也不是不可能嘛。”
“老師這計算機怎麼英文怎麼念?”
“計算器?”
“不,計算機,就是電腦。”
“外國人叫它啥。”
&nputer,那是傳說中的東西。”老人也憧憬地說道。
……
&nputer,張高興在紙上寫下了這個英語單詞。
就從這個單詞好好學英語。
……
77屆學生是最拼學習的一屆,這一學期要將一年的知識給學習完,功課任務也十分的重,但是沒有人抱怨課業多,反而是感激高考給了他們一道通往開放世界的窗。
大家都像是海綿一樣學習和吸收課本的知識,很多人一些功課薄弱,剛開始很艱難,簡直是聽不懂的感覺,比如英語。
但是沒有人放棄。
後世大學裡浮躁的東西,功利化的東西這裡都沒有,有的是為功課爭論得面紅耳赤,有的是先會的同學指導不會的同學。
學習氛圍極其濃烈。
所有同學都是求知若渴。
有人說70年代末高考恢復,七十年代末的大學生是追趕時間的一群,也確實,七十年代他們忙著上學,八十年代他們忙著出國,下海,九十年代忙著晉升,當總裁,辦展覽,發表著作……
兩千年後,他們是各行業的專家教授,行業領袖前輩,帶領著神州大地一代代後生們成就神州崛起的奇蹟,他們是最實幹的一輩,最勤奮的一代人。
務實發奮。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77,78,79這就是他們老三屆的時代。
他們被統稱為改革開放的第一代人,因為他們正好和改革開放的節點緊密聯絡相聯,感知著神州大地走向世界的脈搏,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親歷者,推動者和捍衛者。
他們的經歷和智慧對神州大地是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他們大多數人都成才了,憑藉個人努力和後天的成就完成了他們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
尤其是77屆的學生,他們畢業的時候只要拿著文憑,就會有地方搶著讓落腳,大部分人一畢業就是被視為單位骨幹。
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吃香。
他們這些有相當經歷的同學不僅有了知識,都充滿了思辨的能力,讀書能帶給人知識,但是不一定帶給人能力,而能力是經歷和思辨的結果,他們沾了改革開放的光,知道改革開放的寶貴,知道這個社會機制出了問題,他們是要為改革而生的一代人,所以後世相當一段時間裡這三屆人在神州大地政界,商界,學界也都是主流。
校園裡除了上課那事兒之外,張高興每次下課,就湊到趙高紅上課的教室門口。
他蹲教室門口好幾次了,裡面的一些人也都知道了趙高紅這位“老鄉”。
不過老鄉也不用來得這麼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