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具修造社木器廠如今的木雕廠,是一片熱火朝天。
有幹活的,有學習的。
畢竟木雕不同於木匠活,它是屬於細木匠活,需要“文化”素養的。
因為很多木雕作品題材來源於古典文學著作,如《三國演義》,《水滸》,《西廂記》等書中的情節,也有采用各種戲劇和民間故事作為題材,刻畫的人物比如岳飛,關公,八仙,壽星,觀音。
除了人物,還有山水風景,桃花代表春,荷花代表夏,菊花代表秋,梅花代表冬天,一月茶花,二月蘭花,三月桃花……這些粗糙的木工工匠那裡知道那麼多。
張高興不需要他們什麼都詳細都知道,但是要慢慢潛移默化地讓老師傅帶著,提升他們在於那方面的修養,知道他們未來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把他們做木工活就是從鋤頭,犁耙的想法中解脫出來。
什麼是深刻,什麼是陰刻,鏤空的雕法,穿花……有些印象。
再就是重點說雕花樟木箱,如今他們要打造的玩意,樟木箱上的雕花,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個箱面滿地刻花的,另外一種是僅在箱背和四邊主要的部份加以雕刻的。
對於普通的樟木箱前世八零九零後很多人會在老一輩子那裡多多少少看到樟木箱子,基本上是用於儲存衣服之類的,因為樟木含有香氣能夠防蟲防蛀、驅黴隔潮。
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後,一些地方雕花樟木箱更是成為嫁女必備,樟木箱有女兒箱之名,國內市場大開,西楊就是乘著這股風上去的,那真是豬站在風口上,因為西楊縣相比東楊木雕簡直完全是沒有底蘊啊,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末,有的地方甚至到世紀初後,樟木箱都是大熱,後來社會變化,樟木箱由於款式古老而被淘汰,還因為老樟木箱子很貴,因為廠家對樟木箱子進行細膩的雕刻處理,看著高檔也具有收藏價值。
成為了高檔的木工藝品,除了單純的收藏外,還被藝術家和收藏家裝東西。
一些書法或者字畫置於空氣中收藏,不是在搬運的過程中會導致缺少紙角,影響到整個篇幅的整體感覺甚至還有很多畫會因為一些紙墨和空氣或者其他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脆掉,這不就很可惜。
許多古畫沒有很好地儲存下來,就是因為被蟲蛀了。
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來儲存書畫及貴重的衣物,那就是放在香樟木箱子裡。
而做普通的樟木箱和高檔雕花木箱這其中的利潤差太多了,不說後世,就就比如現在東楊這邊普通的樟木箱也就二十幾塊錢,而雕花樟木箱出口能賣出280元的高價!
只要賣上五十個就是萬元多的淨賺啊!
這其中的利潤有多大,完全是搶錢。
做上個一百個,張高興搭進修造社木器廠的錢就回本了。
這買賣二狗子,張二爺,羅老師認為自己要虧死了,他們那裡知道不久張高興就要發死了。
然後還一直髮,而茶葉蛋和炒瓜子隨著1978年春天的到來之後,倒騰的人多了去,利潤稀釋完全做不到張高興前三年那般暴力,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發財的,但是對於張高興來說,後面肯定是滿足不了他的胃口的,轉型木器廠這是他做的最正確決策,才不是傻子的行為。
古樟木頭被運到木雕廠後,被切開刨成平滑的木板,木製細膩,紋理花紋都很美,香氣濃郁。
張高興這時候帶著老藝人們去縣城鐵器道具廠定製吃飯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