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興前世在工廠裡面做木雕工人幾十年,就算是混也會一些東西了。
當然張高興會的不是純粹的木雕技藝多麼精湛,後世西楊木雕之所以東楊有老師傅也趕不上,其他地方也拍馬不及,是因為西楊縣木雕產業率先實行了工序化生產,在別人是刀矛劍戟的時候,人家已經是飛機大炮。
所以後世木雕產業拼得不完全是個人技藝。
因為就算東楊後來清醒過來,大力反過來挖流失的東楊老藝人,為時早已晚了。
一步慢,早已經是步步慢了。
修造社見張高興和劉亭開等人回來。
朱廠長迫不及待地上前詢問:“高興啊,亭開,老候,你們回來得這麼快,找到適合做的專案了沒?”
“找到了,我們從今天開始做龍鳳呈祥樟木箱!”
張高興喜悅地大聲道。
在滬海那裡張高興從搞到了那樟木箱的照片.
“就是這個,長二十八寸,高十寸,寬……雕上龍鳳呈祥……朱廠長你看看。”
“對了,二狗子,二狗子過來,讓你請來的老師傅們看一看,這樟木箱雕刻能不能做?”
這時候一個七十歲顫顫巍巍地老頭上前,這是二狗子請的一個相當德高望重的木雕老藝人,不過最近十幾二十年沒做這玩意了,之前從民國開始他就跟自家父親學木雕手藝,後面一直做到解放後,由於破四舊,這木雕屬於封建糟粕,這不就中斷了十幾二十年,但是前四十年從小大半輩子都是做木雕,手上的活不會因為歇了二十年而生疏,反倒是這二十年經過人生磨礪,心中已有新的感悟,在木雕上的境界更高了。
“這龍鳳呈祥做的只是形在,沒有神韻,我的手藝比這個要好哩!”
老藝人很是自信地說道。
他的話讓張高興心中甚是歡喜,東楊縣的老藝人以及傳人這一世,將不再被西楊人挖去,他張高興要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儘可能地接受消化掉東楊這些有絕活的老藝人們。
讓老藝人們再次發揮它們的餘熱,讓年輕的東楊小夥子繼承老祖宗的技藝,未來東楊的木雕產業不只是流水線木藝產品,他還將打造純手工木雕,打造木雕匠師體系,給與他們相應的職稱和薪酬,讓東楊祖先的木雕絕活代代相傳,傳統和現代都不拋棄。
一邊打造量,一邊打造精品。
讓東楊木雕的產品開花到神州大地每一個旅遊景點,從雕花門窗到各種仿古木雕,從藝術品到景區國寶臻品都打造。
嘖嘖,想象一下就不知道有多自豪了。
到時候老來全世界走走的時候,跟孫子孫女說,看,這些都是你爺爺我廠子裡做的,那些國寶都是我培養的匠人大師做的。
回到當前,批次做樟木箱需要大量的優質樟木,不過現在倒是不需要那麼多,只是做樣品,只要一棵古樟樹就好,不過需要安排一批人進東楊百里溪深山去找樟木頭。
那裡盛產,只不過,那百里溪,顧名思義離東楊縣城有一百里,去那大山裡有一百里路,這年代道路可不好,深山裡作業有些地方根本是沒有道的,得你走了才能出來道。
張高興安排了熟悉山裡的師傅帶人去探測百里溪樟木,而他則現在是前往吳家溝子,就是外婆家村子,小時候張高興在那裡知道那個村子有幾棵古樟木,他讓修造社木器廠的副廠長和一些工人去吳家溝大隊裡夠賣那幾棵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