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和光同塵?
這個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與光合二為一,化為俗世的塵土一般。
真正的道,都是沒有鋒芒,沒有紛擾,上和光,下同塵,與萬物和諧一體共生共存,它因此圓潤謙卑,也因此深奧莫測。
很多有點所謂成就的人就被別人或者自我高高地供在上面,言行舉止也彷彿都是不凡,但是真正君子德並不表露在外面,真正的君子看上去似乎還有些蠢,但是很多人則是有了派頭,慾念橫生,面上都是驕傲之色,鋒芒外露,這些人莫不栽得快。
那些狂的人最終也十有八九不太長久。
這樣的事例太多,不論是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如果真能做到和光同塵,也不會有巨大的落差感,因為我們本就是紅塵眾生,這個心態很重要。
張高興這一世若是依他現在的年齡和事業成就,必然是鋒芒外露,而他則是悶聲發大財。
低調為人,很多場合,他都不露的,跟個沒存在的角色一般,盛名之下他其實不副啊,好多先知金手指,所以張高興會避開很多場合,刷什麼存在感啊,那不是露餡嘛。
他和光同塵,或許並不是境界上真得到了所謂的道境界,而是張高興有自知之明。
別看他表面是多少財富的大佬,其實他骨子裡更多的還是前世的那個張高興,畢竟那個張高興可是六十九年,現在這種發達的張高興也就十年光景,或許時間會被小年輕們改變很大,對他們,有些東西很難改變。
就像後世很多孩子嫌棄父母的習慣,都不願意把自己生的小孩給父母帶,因為他們的父母的壞習慣他們深惡惡絕,跟父母說了無數次,但是父母依舊是本性不改,所以不願意給父母帶,如果給父母帶了,那也是迫於生活無奈,要掙錢生活啊!
崑崙會,張高興發現這裡面大多數並不是內地的,而是海外華人,東南亞那邊不少,那些大多是早期闖蕩南洋,早已經是積累了頗豐的身價。
他們栽各自的地區地方都是頂級富商的存在。
“接下來九十年代的東南亞危機自己要不要跟他們說。”張高興心裡想道。
那他們可都是欠自己天大的人情吶!
自己到時候去東南亞諸國,這些家族還不對自己極其盛情款待咯!
不過這事當見面禮,這禮太大了點吧。
怎麼也得捂捂再說。
尤其是雪中送炭的時候比較佳。
現在自己只是新入會的,還不知道這個崑崙會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
“是搞圈子還是做啥的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