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總你好,我是張高興。”
“張老闆你好,歡迎張老闆大駕光臨!”
王波十二分地熱情。
“幾位是來我公司洽談業務,那咱們就敞開了談,不知道張老闆需要多少印表機?”
一通科技公司是做印表機的,這些人上門,自然肯定要做印表機的生意。
王波問的確實沒有問題。
但是問題是張高興不是來買印表機的啊。
他是來收購中關村這裡一些電子計算機柳聯想還有什麼連套的打字機,傳真機之類的科技公司。
因為這年代那些都是高科技產物。
“貴公司的產能是多少?”張高興問道。
“我們產能很大的,一年銷售額有五百萬。”王波帶著點吹牛皮地說道。
“哦,那確實生意做地挺大的,呵呵。”
張高興不忘誇獎一句。
怎麼張大渾等人似乎快憋不住的樣子。
或許是跟張高興見多了幾千萬,上億的生意,然後張老闆突然誇這麼個年銷售額幾百萬的公司,讓他們感覺特別的喜萌差。
瞪了一眼張大渾,然後轉過頭繼續笑眯眯地看著一通科技公司的老闆。
“王老闆,你們公司這質量如何,你們公司是科研所投資的還是什麼自己單幹啥性質的。”
為什麼要問這個公司的性質,這對於張高興非常有必要,中關村早期一批公司不少是科研所參與投資的,這就涉及了許多的產權問題,當年這些大多是以後國有,集體所有制註冊,籌資借款發展,很多中關村早期的企業開始做得不錯,但是後來怎麼不行了,一直沒有壯大,其產權不清就算阻礙這些企業發展的原因,許多企業因為這些引發的這樣那樣的問題錯過最佳快速成長的最佳世紀,成為長不大的“小老企業”。
那怕一些中關村的企業後來發展成為大企業,其當年的產權問題導致企業的整體發展定位和組織體系上遺留許多的毛病,內部多方勢力互相牽制,既定戰略和想法難以落實。
這裡面很多企業家就遵循“小富即安”,“佔地為王”,“寧為雞頭,不當鳳尾”,許多把持公司的管理者更關心的是怎麼樣使企業離不開自己,生怕企業高達無法控制,或者怕搞大了被踢局出來,只顧經營自己那一畝三分田地,張高興不想太參合中關村的這些公司,所以他要那種絕對民營的,股權清晰的。
“我們的質量在行業裡絕對裡是有口碑的,雖然我們是民營……”
該旁敲側引的印出來了。
這個公司的性質既然清楚了,那麼張高興可以下手了。
“王老闆,我想要你們所有的印表機。”
這是來了一個超級大客戶啊,一通科技的王波激動了。
但是張高興的話語還在繼續。
“包括這家公司。”
這話說完,王波笑容戛然而止。
“你們不是來買印表機的?”
“我想收購王老闆的公司。”
“賣!公司!那是不可能的!八十年代我冒了那麼大風險,辭去公職,創辦了一通,這裡是我的全部身價,這裡是我全部的心血。”王波臉色不喜道。
“王老闆,也許你可以聽聽我的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