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回潮> 第三百零六章 有何不可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零六章 有何不可呢?! (1 / 2)

八十年代的神州大地很是缺乏高學歷人才的,但是透過十三年的高考,特別是帝都已經變得不那麼缺乏人才了。

但是很多人又想留在京都,且因為分配的一些工作學長學姐並不滿意,一些人於是也就自願地放棄了分配的崗位。

再過幾年,不僅是一些人放棄,而是國家施行不包分配政策了,取消包分配,並且國家不再承擔大學生學費,大學生開始自費,大學開始擴招,招人越多收入自然也多,大學開始朝著大眾化教育發展。

這年代想留京城的大學生,不參與分配的他們大多奔一個地,中關村,因為他們的老師,一些中科院的導師下海在中關村創業多年,那裡對於他們而言,更可以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因為大多數包分配的工作已經不那麼對口了。

不過。

中關村的這種受到大學生喜愛的變化,在早幾年那是不可能的,在八十年代中期,在北方的京城,人們對那些辭去公職開公司的人,那都是蔑視的態度,認為這些人開的都是倒爺公司,不三不四的人,出了牢裡沒人要的人才去開公司,去那樣的地方去上班那不可恥嗎?

而且那些從中科院出來開公司的科研人員,大家都是認為對方是在中科院沒有前途的人才出來開公司的。

所以中關村早期的開拓者們在歧視下,前行著,不斷向想抬起頭來,他們把自己與倒爺公司有所區分,他們不斷對外宣傳自己的公司是知識分子開創的公司,是科技公司。

所以中關村早期公司對外宣傳的時候,往往都自稱“本公司是一家科技公司”。

進入九十年代後,中關村的商業氛圍完全變化了,改革開放了十多年,中關村變成了把科技變成生產力的地方。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科院甚至鼓勵科研人員下海辦公司。

比如三環稀土公司,就是中科院投資其創業的。

比如柳聯想創辦公司的資金幾十萬元來自中科院計算所。

比如康拓公司創辦的資金來自航天總公司502所投資

甚至清北大學也在中關村創辦了校辦企業。

中關村變成了神州大地百年來知識分子實業救國夢想的搖籃,知識分子為改革開放添磚加瓦,這是光榮的事情,不再是人們認為的可恥事情,是有志青年發光的地方。

現在的中關村對於燕京的學子變得很有吸引力起來。

現在阿哥讓自己在中關村幹事業,張起勁覺得挺好的,至於學校分配的工作,要麼是去事業單位從基層小幹部幹起,要麼是體制裡從小科長做起,那種從頭爬烏龜,多少年寶貴青春就過去了。

從低起點,自我奮鬥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從低起點做起就傻了,張高興怕老二唸了點書,自尊心就強,然後什麼都想自己來證明表現的,可這輩子老張家這些兄弟姐妹在他的庇佑下,都是出生在羅馬的,要去證明啥啊。

張高興跟老二說了老富翁兒子賣沉香木證明自己的事,對方證明自己,也能像父親那樣做了不起的事業,然後把家裡的沉香木和別人的木炭攤位擺在一起,他看到對方攤位上的木炭總是很快就能賣完。

這位把家裡的沉香木也燒成木炭來賣,結果他的木炭也和其他的木炭一樣很快被一搶而空,他十分高興自己掙到了錢,迫不及待地告訴父親。

老富翁欲哭無淚啊,兒子啊這沉香木不是普通的木材,普通的木材是不能與之相比的,它的作用不等同於木炭,只要切下一小塊磨成粉末,就遠遠超過一整車木炭的價值。

出生在羅馬的人要證明啥啊。

證明只會證明他們的蠢,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站在另一個層次思維去看事情,而不是看著別人一點點賣木炭起家,把自己家的沉香也當木炭賣。

老二要做的事情是培養眼光。

顯然,張家老二認同了大哥的觀點。

張高興現在缺人幹活嗎,缺了,高薪,市場上就一把人,年輕人要趁早出名,老二畢業就當總裁。

……

張高興來到中關村。

路人突然有人認出了二弟。

“張起勁,你來中關村找工作嗎?”那人問道。

張起勁看到對方也很詫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