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離岸公司,張高興就似乎換了一個身份,變成了外資了。
明明他是土生土長的內地人啊。
1990年秋,張高興再回到了鵬城,別墅的裝修進行得差不多了,通通風,明年就可以進去住了。
張高興以港島那邊得殼公司開始在鵬城活動。
比如。
他參加了鵬城特區高興科技成果交易會,在這裡他遇上了在華開設工廠的郭士康,富康公司後世聞名遐邇,擁有一兩百萬人員工的超級加工廠,這位就是從鵬城發展起來的。
現在的富康公司剛在鵬城成立不久,主要是生產精密元件,試水大陸,在他看來這裡更能提升他的競爭力,因為這裡的人力成本超級低廉。
如今的富康公司相比後世那個龐大大物富康絕對是火星子,但是相比張高興投資的王順風,現在的郭士康絕對算是火苗了,他在寶島在廠子吃喝穿肯定沒有問題,手裡百來萬還是有的,他來大陸是謀求事業的更進一步的發展。
現在的鵬城還並不是發展,其零部件也並不是很齊全,工業相對落後,很多寶島老闆會將投資選擇在東南亞的國家,來大陸的並不多。
他看重的是大陸巨大的人口紅利,對於他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很需要。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人員成本是少了,但是其他方面的成本極高,比如採購成本,運輸成本,使得富康進駐鵬城的這兩年發展緩慢,以致於人力的優勢都沒有發揮出來,要發揮出大陸的人力成本優勢,那就需要建更多的廠房,需要更多的裝置,但是那又是需要一大筆錢。
雖說鵬城給他們的土地基本不需要錢,甚至免費給他們這些企業發展多少年,但是鵬城的金融借貸環境,暫時並不能讓他籌集很多的資金進行擴廠增大規模。
所以現在富康的初級發展並沒有發揮出郭士康想要的效果。
以致於他陷入了對前景的迷茫。
這種迷茫,就是缺錢引發的不自信。
張高興在會展上想找電子半導體企業,發展半導體,進入計算機領域,他看好未來電腦代加工行業,美帝那邊勞動力成本太高了,他們做加工,不是效率低,工人工資還很高,普通工人兩萬美元,這兩萬美元能在大陸找八十個工人,而且每個人都幹得會比美帝人要效率高……不說美帝,現在灣道人的工價也上來了,是大陸人的十幾二十幾倍……
在鵬城會展上張高興與郭士康相談甚好。
未來電子加工產業的趨勢是在神州大地。
一個是有技術,一個是有資金,兩人不謀而合,張高興順利入股後世全球最大的加工廠。
提供一億資金打造富康電子產業園,這大手筆,直接是拿下了富康公司49%的股權,郭士康以前期一千萬的投資和核心技術佔股51%。
待電子產業園建立完成之時,富康將用大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農民工,迅速發展,將工廠開遍神州大地,並走向世界。
使得各個國家掀起爭奪富康工廠之戰,如同當初國內諸多城市對富康公司的爭奪一樣,使出渾身解數,土地要多少給多少地批,財政補貼十幾個億,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你的工廠落戶當地,因為那意味著無數人的就業。
而且富康公司這類製造業的落戶建廠也不僅僅是給城市增加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還有其他效應,比如前世鄭城被富康公司作為蘋果手機的代工廠,幾年時間裡,這個鄭城富康工廠的出口佔整個省份的進出口一半還多,給地方財政鉅額創收不說。
還帶動了當地上下游的各種產業,圍繞鄭城的工廠迅速形成產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