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學校,王洪輝也看到了張高興。
當年他擠兌走羅老師,這個年輕人還讓自己出了好大一個洋相,他用了很長時間才被河村公社其他老師的接受。
那其中還有很大的面子是因為他伯是河村公社的二把手,他爸是河村公社一大隊大隊長。
現在雖然他伯和他爸沒以前那麼踩得地皮都響了,社會變了,不過那跟他沒關係,他還是照舊在公社學校教書,雖然工資不如個體戶,好在穩定和受村人尊敬。
王洪輝還記得一些張高興的,當年自己第一天到校就被這位來上了一課。
這要是擱在現在,他絕對不會再能給自己上到課,說到底當年自己還是嫩了一些。
“你是張起勁他哥哥。”
“呵呵,煩勞王老師還記得,我是他哥。”張高興眯眯眼回覆。
王洪輝在河村學校已經教書了快五年多了。
如今的他已經變成了一個青年老師,是河村學校年輕又有想法的老師,深受校長和主任得器重,這可不是他二伯和他爸的功勞,這是他自身的本事。
“當年的事情我可是還記憶猶新,你那位瘸子老師都是要走的人,還讓我好沒面子。”
見到王洪輝罵羅老師是瘸子老師,張高興心裡直接生氣了。
“就你這樣,還配為人師表,我看你連做人都還沒學會!”
張高興道。
有時候張高興想神州大地的教育,如果還加上兩門課程才能夠叫完美,一門課叫做人,一門課叫賺錢,但是華夏這兩門課都沒有交給學生,但是這兩門課卻是他們畢業之後最需的。
王洪輝搖頭:“我做人怎麼樣,也不需要你這個投機倒把分子說道,你假仁假義造了座橋收買人心,你有什麼資格說我?”
王洪輝曾向二伯揭發張高興,但是他二伯被公社書記攔住了,所以錯過了機會。
張高興造橋是為了方便父母,也方便了村人,怎麼就假仁假義了。
“我有沒有資格說你,等過完年,過完你這個寒假你就知道了。”
張高興堅定了要捐資河村學校改變整個學校,不再是黑屋子,土臺子,但是前提是河村學校必須辭退這個王洪輝,不然這事情免談,他寧願老三,老四,老五跟老二一樣,離家遠點到彭埠鎮去唸書,全家都去彭埠鎮上。
真到這種局面,孟母三遷為孩子,他相信父親和家人也會支援自己的決定。
弟弟妹妹唸書的事情絕對不是小事情。
前世自己沒能力照顧弟妹,這輩子有能力了,不給弟弟妹妹創造一個好的讀書環境,他枉為大哥。
1983年春節即至,張高興家來了一個“客人”。
老羅來了。
“羅老師,你怎麼來了?”
“去年我就打算來的,不過聽說你沒回來,在外面。”
“哈哈,是的,去年出國去了。”
“你小子都到國外去拉。”
“也是沒辦法,現在做的是外貿生意嘛。”
“我早就跟周耀天說你不會老老實實地做大學分配的工作,看,果然被我說中了,你到底還是放棄鐵飯碗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