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吵架演的可真像啊!表情到位,情緒到位。要不是我提前知道劇本,你們差點把我都騙到了。不得不說,現在的節目組玩的越來越花了。這才只是搶人賽,劇本就這麼激烈嗎?主持人這一行業真不好做,又得學會主持,又得學會表演。”
“來之前,我就聽導演說。這一屆導師兩兩之間,都有很深刻的‘矛盾’。看來那英導師和張笙導師是相親相愛的一對兒了。”
說到這,華少語氣頓了一下。
他平視一眼還在臺上冷笑的那英,又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一旁悶悶不樂的張笙。
想來兩個人這兩個人都收到導演的警告了,一時半會兒做不出來剛才那種出格的舉動了。
“行吧,我就配合你們的表演。那麼我這時候該幹什麼?”
華少眨眨眼,裝作冥思苦想,半響後他怒拍一下腦門,“哦!對了!我想起來了!”
“我是主持人啊!主持人的工作是什麼?”
“念廣告啊!”
“火氣這麼大,還不喝一口王老吉,消消火?”
“本節目由怕上火喝王老吉,涼茶飲品王老吉獨家冠名播出。”
“籲~”
臺下的觀眾一陣唏噓。
他們還以為要看熱鬧了,瓜子都準備好。原來這一段只是為了說廣告啊!
唸完廣告,華少收起吊兒郎當的樣子,他認真說道:
“那英老師的點評很犀利,評價的似乎也很正確。”
“你看,我就和你說這首歌土吧!你還不信我。現在你信了吧,不是隻有我一個人這麼認為的,導師和主持人都這麼想的。”臺下的一個男生跳起來大聲對旁邊的女生說道。
周圍的目光打量在這兩個人身上。
女生臉紅的低下頭,裝作不認識這個男生。
華少聽到男生的話,面色不變,繼續說道,“但從我一個聽眾的角度來講,我覺得這首歌沒有那英姐說的那麼差。相反我覺得非常好聽,這是我最近以來聽到的最好的幾首歌之一了。”
“那英老師不是東北人,可能不瞭解東北的文化,所以才會有這種看法。”
“事實上,這首歌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我的舅舅出生在東北,我對東北的文化也有了解,所以一聽到這首歌歌詞,我就能想象出我舅舅曾經生活的那個畫面。”
“當年曾經有一個青年,青春洋溢放蕩不羈。下班了,他在傍晚的金色陽光中騎車回家,用蹩腳的粵語哼著香港流行金曲。回到家扒拉幾口飯,就收拾得溜光水滑跑出家門,直奔舞廳而去…”
“這裡我不得不誇一句,張笙真是天才。”
“他把這首歌寫的非常貼切。描繪地正是我舅舅小時候的生活,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成品。我雖然只是在臺下聽了一次,但我仍然被震撼到了。”
“我是從心底上感到震撼。我覺得這是一種傷感中帶來的感動,還有對那個年代的懷念和留戀。”
“那英姐說這首歌很俗?”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俗這個東西,也同樣值得有很多人都喜歡。別忘了,這麼多年過去了,趙本山不還是人們心中的小品大王。”
“所以風格沒有優劣,水平方見高下。 用土的框架和結構,展示了思想和藝術。想要膾炙人口和雅俗共賞,大俗的外衣包裹著時代記憶是一條捷徑。有人聽到了新人笑,有人聽到了舊人哭。這就是張笙高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