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卡牌大明星> 第738章 《功夫熊貓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8章 《功夫熊貓2》 (2 / 2)

論文當中還提到了兩個例子,一個是不久前國內一文化單位試圖發起一個大型展覽,展出剪紙、書法、國畫、刺繡等華國優秀文化遺產。而北美對口合作單位,則更希望促成該文化單位牽頭的校級合作,希望透過中小學生的口,去描述各自所處的文化,他們覺得這才是“真傢伙”。在這裡,我們看到雙方對於文化的內涵,對於文化交流的方式,在認識上都有很大差異。但是這種差異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一兩個人的事,要改變,需要文化群體和個人共同努力。

並且,實際上,有些東西我們是真的不如人家,但是好萊塢電影公司,在近年開始在一些影片當中加入許多華國元素,或許對方是出於對華國市場的考量,但是實事求是地說,不同樣的也是華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效果嗎?

看看,因為華國的市場大了,所以別人也開始考慮,如何加入華國元素,不管目的,初衷是什麼,但是電影是給全世界人看的,無形之中,其實也是推廣了華國的文化。

事實上《功夫熊貓》和《黃飛鴻》又是不同的,因為《黃飛鴻》是真人電影,天然更難打破文化壁壘,國人看《黃飛鴻》對於裡面的歷史背景,會有很深刻的認知,但是外國人卻不然,他們看中的是功夫,是動作。

而《功夫熊貓》不同的地方就在於,裡面的華國元素更容易被接受,有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因為《功夫熊貓》是全年齡段的影片,因而對於還沒有形成固有的思想形態的低齡觀眾來說,他們更容易接受一些這種東西。

同時,學者表示,文化輸出,本身就不可能真的按照國人的想當然的想法,一股腦的去宣傳華國元素之類的,因為換位思考一下,一下子希望對方認識到我這是要講什麼文化,對方反倒會覺得說教意味太濃,有時候會覺得枯燥乏味,有時候覺得是文化侵略,這豈不是我們華國觀眾對一些好萊塢大片的寫照嗎?

比如被華國觀眾稱讚的“民樂”,融合到了打鬥場面和無厘頭的幽默一起,美國人能不能聽出來是華國音樂,不知道是什麼也不影響其欣賞,但是華國人能聽出來曲名,這樣大家各取所需,適合不同市場之需,其實也正是好萊塢慣用的手法。

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功夫熊貓2》也只是一部電影。

不過,《功夫熊貓1》成功了,所以《功夫熊貓2》就被寄予了更大的厚望。

《功夫熊貓2》也不負眾望,首映日,就在眾多大片雲集的聖誕檔期,斬獲了第一個日票房冠軍。

3300萬美金的首日票房,可謂是讓無數人驚訝莫名。

這個資料說明了《功夫熊貓2》成為華國的首部在北美首週末破億成為了可能。

關鍵是《功夫熊貓2》的口碑非常不錯,甚至在大把的鈔票宣傳下,遠不是第一部《功夫熊貓》的口碑能比的。

後續的《功夫熊貓2》的走向,也證明了這一點,次日3800萬,週日有所下跌,但是也達到了3000萬的票房,首週末正式宣告破億。

有意思的是,北美的那些影評網站的評論卻是很少出現“華國元素”的評論,大多數就是對電影本身的劇情,以及涉及到的親情,友情等等的評價。

反倒是華國這邊,觀眾喜大普奔,什麼這是華國元素首次融入電影,並且成功向外國人民展示的影片。

巴拉巴拉的一堆,實際上,電影其實大多數時候還是電影,是商業行為。

文化輸出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而不是一部兩部電影就能夠取到決定性作用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