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幾經試探,在諸葛亮看來劉備便是最合適他施展才華抱負的明主。
內心認可了劉備,諸葛亮便道:“自黃巾之亂,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的實力遠不及袁紹,而終能攻克袁紹,既靠天時,更得益於人謀。今曹操已據洛陽、冀、幽、並、青、兗、豫、徐,八州之地,近百萬之兵,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之爭鋒。孫權據有江東,父兄三世經營,國險而民富,此可用為援,暫不可圖之。劉宇昔年三騎奪城,自上庸席捲漢中、關中、涼州,又平匈奴、羌、氐三胡,後顧無憂,其能征善戰,又有潼關天險固守,曹操引以為大患,可暫結使之從西北牽制曹操。”
說到這裡,諸葛亮與劉備相視,看到劉備眼中的期待,諸葛亮繼續道:“荊州北據漢水、沔水,南一直可到南海,東連江東,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當今荊州之主劉表卻難守。益州地勢險要,天府之國,昔年漢高祖便是憑藉益州而建立帝業。此荊、益兩州乃上天賜予將軍之地,將軍為何不取之以爭天下?”
劉備心潮澎湃,他怎麼不想取之,他恨不得現在就能拿下荊、益兩州。
諸葛亮又看了劉備一眼,好似能看透劉備內心的澎湃,他笑而繼續道:“益州劉璋闇弱,雖民殷國富,卻不知體恤軍民,故而並不得益州民心,百姓與智慧之士皆思明主。將軍既是帝胄,信義傳揚四海,總覽英雄,思賢若渴,若能擁有荊、益二地,據險而能守住,西和諸戎,南撫彝、越等族,內修政理,四分天下。只待天下有變,而後遣一上將領荊州之眾取江東、而將軍領益州之眾取漢中、關中,最後三面合擊曹操,天下定矣。”
劉備強壓心中幾欲蓬勃而出的激動,有些為難的道:“先生之言,讓備茅塞頓開,如撥開雲霧而得見青天。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皆漢室宗親,備安忍奪之?”
諸葛亮看透劉備的內心,又見劉備一派誠恐,他笑道:“亮夜觀天象,劉表不久於人世。劉璋非立業之主。將軍取荊、益乃天意也。”
劉備這下沒有顧慮了,既然是天意,合該他取之。
想罷,劉備對諸葛亮拜請道:“先生未出茅廬,已知四分天下,先生之才比姜太公、張子房。只願先生不棄備之鄙賤,出山相助,備定當恭聽教誨。”
劉備這般,姿態也足夠低,表達自己無比看重諸葛亮,他簡直就是禮賢下士,不恥下問的表率,絕對是誠意滿滿,諸葛亮如果拒絕,根本就不是人。
然而,諸葛亮還真就視劉備這等誠意而不見,果斷搖頭拒絕道:“亮久安於耕鋤,懶於應世,不能奉命。”他只想看劉備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如何應對。
劉備在諸葛亮拒絕的那一刻,猶如被萬箭穿心,整個人都差點懵了,這要是換一個脾氣差點的,恐怕都忍不住跳起來把諸葛亮掐死算了。
好在劉備畢竟是梟雄,城府與隱忍足夠深,他不僅沒有表達任何不滿,只語氣哽咽道:“先生真不肯出山相助?”
諸葛亮又搖了搖頭:“實難從命。”
頓時,劉備不止是哽咽,而是直接淚流滿面,哭道:“先生若不肯出山,讓吾如何是好,讓天下蒼生如何是好。”這話抬舉得簡直不能夠再抬舉了,且反過來諸葛亮若還不出山那就是罪大惡極,不顧天下蒼生了。
說完,劉備拜伏在地,痛哭不斷,就好像諸葛亮如果不答應,他就當場哭死在這裡算了。
劉備淚水的威力是巨大的,每一次流淚不是收得大將就是逃得性命,亦或者收得民心。
諸葛亮服氣了,連他這麼強大的心理都不忍繼續試探劉備,在繼續試探下去,真就得把劉備逼得絕路了,罷了,罷了。
諸葛亮一派感動的上前將劉備扶起:“將軍既然不嫌棄,亮願效犬馬之勞。”
聽到諸葛亮終於答應,劉備大喜,天知道方才他有多麼無力,若諸葛亮三次拒絕,他真不知道還要如何表現了,萬幸終於說服了諸葛亮。
得諸葛亮輔佐,劉備似看到自己大業成就的一幕,內心激動得難以言喻。
劉備又召院外的張飛、管亥、魏延也進來拜見諸葛亮,且劉備當場授諸葛亮為軍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