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催沒弟憑藉自己強大神識找到“穆里亞文明”的入口後成功進入“平行時空”,深度瞭解此文明。
其實,催沒弟看中的並非“穆里亞文明”有多先進,畢竟與能夠揭示“宇宙本源”的“修真文明”相比,這些所謂“科技文明”根本不值一提。因此,催沒弟透過神識掃描後,反而對這些“史前文明”的歷史感興趣起來。
於是,她心念一動,運轉玄功,便透過“分神存念大法”將無處不在的“神念”附著在了“穆里亞人”身上,開始慢慢浸入他們的主觀意識中,並在不知不覺中檢視他們的記憶,以方便自己對整個文明社會的瞭解。
在此過程中,催沒弟透過不知不覺的大規模搜魂之後,得知了“穆里亞人”是在很久以前就從宇宙深處遷移而來,據說是因為“天琴座”星域爆發了“宇宙大戰”,而倖存者為了躲避“獵戶座”入侵者的追擊,才不得不駕駛宇宙飛船到處亂飛,而不少人選擇了與之距離最近的“太陽系”,並降臨在了地球上的澳洲和緬甸。
根據“穆里亞文明”相關史料記載,降落在“澳洲”的“天琴座”外星人為“黑色人種”,而降落在麵點和孟加拉灣一帶的外星人則為“黃色人種”。由於同病相憐,這些來自“天琴座”的“有色人種”彼此幫扶,共渡難關。
可是,沒過多久,那些來自“獵戶座”的爬蟲族”便追到這裡,而且在準備趕盡殺絕的同時,發現地球的生態環境不錯,不僅溫度適宜,而且有水有生命,更重要的是動、植物資源豐富,適合佔領為“殖民地”。
不過,“天琴座”的外星人顯然不願意坐以待斃,畢竟在此之前,來自“獵戶座”的侵略者也以同樣手段大舉入侵過“仙女星系”,造成了大量“星際物種”毀滅,就連科技發達的“仙女星人”也被徹底擊潰並四處逃亡。
來自“獵戶座”的“魔龍族”、“爬蟲族”和“高灰人”聯合起來後實力驟然增強,除了“光之聯盟”、“天龍座”的“天狼星人”和來自“尼比魯星球”的“藍鳥人”等外星高科技文明能與之抗衡之外,其它星球文明敢怒不敢言。
不過,逃向太陽系的“天琴座”外星人後來碰巧接受了同為“人族”的“仙女星人”求助,並與之合力擊退了“獵戶座”的追兵,終於鞏固了“人族”對太陽系的統治。如此一來,便造成了“太陽系”中勢力格局的大變動。
此時,“太陽系”中原本最適合生命存在的“火星”,其生態環境卻早已在數千萬年前的宇宙大戰中毀於一旦。之後,“太陽系”中唯一還有生命繁衍的“地球”雖然經歷了“恐龍滅絕”等自然災害,但仍有僥倖存活的。
這些僥倖存活下來的“傷齒龍”因體型太小且雜食好動,最終進化成了智慧生命,也就是地球上的“土著居民”——“蜥蜴人”萊塞塔。後來,外來的“仙女星人”和“天琴座”外星人與“蜥蜴人”之間爆發了“星際戰爭。”
“蜥蜴人”萊塞塔戰敗,被迫躲入地下隱藏起來,而勝利者在開始模仿“天龍星人”的基因技術並改造地球上的現有生物,那便是早期的原始人類。後來,“仙女星人”與“天琴座”外星人不知何故而紛紛離開了地球。
剩下那些“外星人”打算攻入地下,將“蜥蜴人”徹底消滅,卻發現對方已控制了“地核”,並威脅要“炸燬地球,同歸於盡”。無奈之下,“仙女星人”和“天琴座外星人”只好與對方妥協,並留下少數人員駐紮地球。
這一過程,便是後世“道藏”記載中有關“上古神話”中的“巫妖大戰”,將“仙女星人”和“室女座外星人”比作“妖神天庭”,而“地心人”萊塞塔則彼當作“巫族聯盟”。後來,“地表文明”實力快速增強,並卻逐漸受到“地心文明”滲透和控制,並且最後發展出來各種地表文明東東歐先後慘遭“週期性”毀滅,是因為不想被超越。
因為一直以來,世界各地都流傳著“大洪水”和“仙女星人”的傳說。儘管西方神話中有“諾亞方舟”,但東方神話中則有大禹治水,神話不等同於虛構故事,更有可能是遠古史料的文學加工作品,畢竟在“大洪水”上,東西方神話傳說的高度吻合,讓後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段遠古歷史,探尋被大洪水淹沒的文明痕跡。
異時空裡,早在西元前400年,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便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記錄了“大洪水”之前的宏大文明— —“亞特蘭蒂斯”。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被認為是“水晶文明”,對“水晶”開發利用深不可測。
有人透過考古研究後認為“亞特蘭蒂斯文明”就在大西洋中,並且“亞特蘭蒂斯人”善於製造金字塔來收集宇宙能源,被利用“水晶”來製造純潔乾淨的能量,也能夠用精神能力來治癒身體疾患,被譽為“光之文明”。
但在距今1萬年前,“亞特蘭斯文明“”被大洪水毀滅,使許多城市遺蹟被淹沒在大西洋海底,人們在周邊海域潛水探索時,還能發現藏在深海中遠古城市記錄。最讓人感到驚奇的是“百慕大三角”即“魔鬼三角”。
因為經常有飛機和船隻在這個區域遇險,並且這裡有強大的磁場,使得指南針不停地晃動,通訊訊號也莫名被幹擾。因此,當有潛水愛好者在這片海域的邊下潛時,發現了“巨型金字塔”,排列位置很奇怪。
這或許是因為“亞特蘭蒂斯人”製造的這些遠古遺蹟,造成了“磁場波動”,才形成這個恐怖的三角地帶。但除了“亞特蘭蒂斯”之外,據傳同一時期或早些時候,地球上還存在兩塊大陸,一塊位於太平洋之上,被稱為“姆大陸”,即“穆里亞文明”。另一塊則位於印度洋之上,被稱為“雷姆力亞大陸”。兩者間有陸橋相連。
“姆大陸”位於太平洋之上,傳說那裡的居民不僅能用“反重力技術”控制飛行器,而且還能透過“共振原理”輕易舉起重達千噸的巨石。這證明姆人精通航海技術,不斷向太平洋四周擴充套件,建立起了龐大的帝國。
“姆大陸”的國王叫做“拉姆”,“拉”是太陽的意思,而“姆”代表母親。故“姆大陸”也被稱作“太陽之母的帝國”。對比因“亞特蘭蒂斯”而成名的“百慕大三角”,在太平洋上也有一塊相似的三角地域被稱為“龍三角”。
“龍三角”位於日本與臺灣連線的一帶海域上,經常有飛機和船隻在這裡失蹤。在上世紀80年代,潛水愛好者在日本與那國島海域下,發現了一處古代遺蹟,這些巨型石材包括石柱、石梯、雕刻等人造遺蹟,極有可能是傳說中“姆大陸”的文明遺址。
至於跟“姆大陸”有“陸橋”相連的“雷姆力亞大陸”,據說其位於印度洋中。傳說,“雷姆力亞”的居民有極強的感官能力,能夠識別2000種顏色,能夠聽出1000種聲音,具有高度發到的“松果體”,甚至覺醒靈性。
後來,“雷姆力亞”發生了戰爭,其慘烈程度被記錄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上,並以神話傳說的方式記錄了這場曠世持久的戰爭,最後引發“核大戰”。劇記載,交戰雙方都使用了能融化石頭的高溫高能武器,類似於今天的熱核武器。其戰爭引發巨大的地震和海嘯,使得這片曾經輝煌的大陸沉沒在印度洋中。
在位於孟加拉灣的印度聖城坎奇普蘭,有考古學家發現了城市遺址,在其中探測到殘留的大量核輻射,並發現只有在高溫環境下才能形成的玻璃石頭形態。這也是催沒弟進入“平行時空”後瞭解到的歷史。
………………………………………………
不好意思,作為“本書”的原創作者,我很遺憾的告訴大家:由於本人平時工作太忙,導致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來進行業餘愛好方面的寫作,因此嚴重影響了本書的更新速度。加上本書在構思、佈局、邏輯推理、行文風格、人物刻畫、場景描述以及如何突出主題思想方面幾乎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只好放棄。
不過,在徹底放棄“本書”之前,我會盡力將後續“大綱”進行壓縮,並採用“蜻蜓點水”之法一筆帶過,以免因涉嫌太多敏感話題而遭封禁,也不用再花費過多時間去引用資料來“裝飾門面”,讓人感覺不倫不類。
但如此一來,“本書”就被按下了“快進鍵”,章節數量將會大減,留下的遺憾就只能由時間來填補了。不過,若以後條件允許,我想仍會抽空嘗試繼續創作《天地任我行之“系列”》書籍,讓各位“道友”不留遺憾!
當然了,作為“駐站作品”,須得遵守“網站平臺”規定,不寫那些不讓寫的東西,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