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406章:準備征伐倭國(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06章:準備征伐倭國(中) (2 / 2)

到了後來,明朝不得不重新開放“海禁”來與外國做貿易,希望能得到足夠多白銀來流通到市面上,以便維持經濟平穩執行,也方便自己收稅,讓財政繼續運轉,因為中國從古到今都很少出產金銀等貴金屬。

於是,繼“鄭和下西洋”後百餘年才趕上“隆慶開關”,使明朝周邊區域貿易、長途貿易,乃至對外貿易都變得十分的興盛起來。儘管朝廷在此期間也收到了不少“稅銀”,但依舊杯水車薪,因為偷稅漏稅太嚴重!

但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銅錢為本位”的國家。雖然“銅錢”是一種賤金屬,只能滿足民間零碎的交易活動,但對於大規模貿易來說卻極為不便,故而使“銅本位”的貨幣體系反而極大的制約了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這就要求古代中國必須找到另一種合適的貴金屬來做“本位貨幣”,而黃金雖好,但數量太少!

而中國之所以使用“銅錢”來作為主要的流通貨幣,就是因為中國一直以來是一個貴金屬十分缺乏的國家,尤其是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儲量稀少,往往只被用做貴族的財富象徵,而不用於普通商品流通買賣。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近兩千年!直到明朝時期,因為大西洋彼岸的一場“殖民主義擴張”浪潮,將中國古代社會極大程度地捲入世界市場之中,才讓中國社會的“貨幣體系”因此從“銅本位制”變成了“銀本位制”。

在明朝立國之初,明朝就構建了一套“錢鈔本位”的貨幣體系,即以“銅錢”和“寶鈔”(紙幣)作為主要流通貨幣。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年間鑄造了“洪武通寶”,俗稱“洪武錢”,依舊沿用了歷朝歷代傳承的圓形方孔錢。同時,明太祖還仿照元朝的“寶鈔”,發行了“大明通行寶鈔”,作為大額結算與對外貿易,與銅錢並行。

所謂寶鈔就是一種紙幣,但明朝在發行“寶鈔”時,並未制定相應的準備金制度,使得“寶鈔”從一開始就不能作為真正的價值符號,而僅僅是官府以國家權力造出來的一個對民間進行經濟剝削的貨幣工具而已。

因為盲目濫發,使明朝的“寶鈔”一度淪為廢紙,就像當年元朝發行的“寶鈔”一樣,即使堆積在道旁也沒人去在意它。等到明中期,明朝的“錢鈔本位制度”已接近崩潰的邊緣,正迫切需要改善財政與金融系統!

而明朝官府為了挽救朝廷信譽,也開始大力執行“回籠政策”,即透過增加稅種、罰款等名目,希望將超發的“寶鈔”收歸官府,降低通貨膨脹,以維持全國市場經濟穩定。但是,這樣的政策對經濟的長遠發展損害巨大,因為沒有足夠多的貴金屬來給“寶鈔”兜底,當然就不能讓“錢鈔制度”起死回生,形勢異常嚴峻!

從明英宗一朝開始,明朝就準備著手改革“錢鈔本位制度”了,於是才推出了“金花銀”,作為財稅手段。

“金花銀”是明朝稅糧折收的銀兩,主要用於皇帝賞賜,折放武官的月俸。其原意為足色而有金花的上好銀兩,又名“折色銀”或“京庫折銀”。由於明初征收賦稅主要是實物,因此,也僅坑冶稅才有金、銀上繳。

夏稅、秋糧折收金銀,惟在陝西、浙江偶一行之,俱解南京供武臣俸,各邊費用間亦取於其中。永樂遷都後,京師官員需持俸帖往南京支領俸米,道遠費多。輒以米易貨,貴買賤售,有時俸帖七八石,僅易銀一兩。於民於官均不利。

為解決這一問題,宣德時的“江南巡撫”周忱乃請檢重額官田、極品下戶稅糧,准折納“金花銀”,每兩當米四石,解京充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是明朝“賦役折銀”政策的開端,自此,明朝的“貨幣體系”開始從“錢鈔本位制度”向“銀本位制度”轉變。而徹底轉變,則是後來萬曆朝首輔張居正所實行的“一條鞭法”去了。

由於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貧銀國家,銀礦主要分佈在浙江、福建、湖南、雲南、四川等省份,但這些省份的銀礦儲量微小,開採難度大,使得其產量根本不能滿足當時明朝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比如,在明朝初年的時候,各產銀省的白銀產量各自只有兩、三千兩上下,到了永樂年間,各省產量最高才只有九萬多兩白銀。即便到了宣德年間,明朝白銀產量達到歷史最高,但十年累計產出白銀也才二百九十萬兩。

這樣的產量對於明朝這樣龐大的經濟體量來說實在太少了,因為明朝每年的財政開支就高達五六百萬兩白銀!到了明朝末年,白銀產量暴跌九成,但財政開支卻不斷擴大,僅遼餉就要耗費白銀九百萬兩了!

明朝白銀缺乏到了這個地步,哪來的底氣推行“銀本位制度”呢?答案是“海外貿易”了,因為透過海外貿易,能使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明朝),使得明朝有了足夠多的白銀來推行“銀本位政策”,以改善財政。

即使是明朝國內白銀產量最高的十五世紀初 ,其國產白銀僅佔明朝國內市場上所流通白銀總額的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說,海外輸入的白銀,在明王朝的白銀總量中所佔比例,常年維持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那這些從海外流入的白銀都是來自哪裡呢?毋庸置疑,從南宋開始,中國市場上的白銀就主要來自海外貿易,其中與東洋日本和西洋大食(阿拉伯)的貿易中,主要進口商品就是白銀,其次是黃金和香料。

至於“寶石”,在排在“香料”之後,因為“香料”還有多種藥用價值,而“寶石”只能作為觀賞品、裝飾品和收藏品而已。但到了明朝時期,中國的白銀輸入地主要三個:一個是歐洲,一個是美洲,一個竟是日本!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