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394章:明朝那些事兒(再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4章:明朝那些事兒(再續) (2 / 2)

朱祁鎮的曾爺爺朱棣,挾寧王,克盛庸,殺得建文帝最後在宮裡放一把火,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靖難之役”,哪一次朱棣不是御駕親,徵自己衝鋒在前?那個時侯朱棣還不是皇帝,不能用“御駕”,只是個“藩王”,頂多能用“王駕親征”!所以說,皇帝親征是要有條件的,最關鍵就是看其有沒有領軍打仗的能力?

而朱祁鎮,一個政治、軍事素幾乎為零的人,二十三歲,嘴上沒長毛,說話部落,而且糧草也只是倉促調配,最多隻是聽從小時侯的玩伴、現在的太監——王振的幾句搗鼓,就統領二十萬大軍去御駕親征?

這個玩笑開得也太大了吧?事實上,這一次御駕親征,讓朱祁鎮做了俘虜,然後又轉為七年人質,並害了明朝的一班王公大臣陪葬,而且二十萬明軍精銳部隊全軍覆滅。大明王朝從他手裡,開始走向衰敗!

在這以前幾日,明軍與瓦剌的軍隊在陽和就有一次遭遇,強悍的也先把明朝五萬大軍斬殺乾淨,且多名將領戰死,因為隨軍太監郭敬作為“監軍”,只會告歪狀,不會指揮打仗,後躲在草叢裝死才逃過一劫。

西元1449年8月1日,大軍到達大同,死裡逃生的郭敬在大同終於見到了自己的頂頭上司王振。他把陽和戰役繪聲繪色的向王振作了彙報,說話間總是突出自己軍隊的頑強抵抗,也先軍隊的強悍,以證明不是自己的無能,而是“敵人太強大了”,以博得王振的同情。其五萬大軍被也先兩萬人全部消滅也好意思說?

王振,也只是個奴才。但大權在握的時侯,他便能在朝廷裡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甚至還夢想建功立業。然而,聽了郭敬的彙報後,他震驚了,也害怕了,知道了也先率領的瓦剌大軍的利害。其實,他這次來北方邊塞,也就是想抖抖威風而已,也怕這條奴才命會丟在荒郊野外啊!於是,他立刻下令班師回朝。

不知道這次他有沒有請示皇上朱祁鎮,或者說他請示了,朱祁鎮業同意他的決定,但明史上沒有記載。不過,為了避免暴露行蹤給強敵也先,他這次改變了回京的路線,改成了從大同走南線,經過老家蔚州(蔚縣,並在蔚州請皇上到他老家看一看,顯得不可一世。顯擺過後,他才再下令入“紫荊關”,回北京。

如果走這條線路也是安全的,因為也先暫時還摸不清明朝這二十萬大軍的底細,畢競自己人馬太少,就算是騎兵打步兵,也不敢貿然行動。

但兩天後的西元1449年8月3日,當大軍離開大同後,行軍至五十里,隊伍又停了下來,然後接到命令後,所有人員又立刻轉向,返回到大同,並改為沿來時的“居庸關”路線回北京。

這時,得到情報的也先心裡樂開了花,因為“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正好趁敵人疲憊,讓自己的弓箭和彎刀可以飽餐敵人的鮮血,畢竟在此之前,瓦剌和韃靼等蒙古部落可沒少受明朝欺負呢。

連日顛簸,二十萬大軍本來就很疲憊,一身泥一身汗,又飢又渴,雙腿發軟,喉嚨都快冒煙了,若能到蔚縣休整一下,吃吃喝喝補充一下能量,再由“紫荊關”回京,那該是多好的一個事啊!

但王振的理由很正常,也很堂皇:“秋收在即,大軍路過蔚縣,必定會踐踏莊稼。現命令大軍轉向,以免擾民!”平時只會消滅異己、專權朝廷、貪汙受賄、殘害忠良的大太監王振,這時侯怎麼還會想著老家蔚縣的父老鄉親?難道說他思想品質一飛沖天,會有如此高尚?

後世的史學家們想壞了腦子,恐怕也找不出他這樣做的理由,只有反著方向去找,那就是蔚縣的田地莊稼都是他們家的,所以當然不希望被踐踏了。

可是,那這幾天正好天降大雨,地上泥濘,二十萬大軍連續行軍,行走困難,士氣低落,士兵們怨聲一片。不知道王振這一違背常理的荒唐決定,讓朱祁鎮這個皇帝怎麼會聽從?因為通常一個下級反映一個意見或者一個建議給上級領導,領導們總要在腦子裡過濾一下,考慮他說得對不對,有沒有違悖常理呀?

朱祁鎮應該知道,折回大同,從宣府、居庸關回京,比從南線經過蔚州、紫荊關回京,路途要遠得多,也危險得多,說不定那也先的大軍就在大同、宣府一帶等著自己,更何況明軍在“陽和”還打了一仗,五萬明軍已全軍覆沒了。照理說,這些事情他是知道的,但就是韌性,莫非是想拿自己的生死去尋刺激?

總不能說,王振是你兒時的玩伴,是你的老師,你就迂腐到什麼都聽他的,而自己二十多歲的人了,卻還沒有一點主見?毫無辨別能力?

王振雖然保住了蔚縣的田地莊稼,但代價卻是大明王朝即將要損失數十萬大軍啊!莊稼與大軍孰輕孰重?這是朱祁鎮的第二次犯錯,卻直接導二十萬明軍和數十名朝廷官員一起走上了“不歸路”,真夠刺激!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