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詭異記憶”,乃“巨女”催沒弟憑藉“命運長河”與其本尊“女家樂”建立了“資訊共享”後,隔著無數個“介面”與“時空”,才得以跨越維度到來,並獲得瞭如何製作“火棉”並且製作“彈藥”的方法,簡直妙不可言!
在異時空的後世人們的印象中,“火棉”可以製造成最廉價的“炸藥”,因為其“學名”被稱為“硝化纖維”,在遇到明火或高溫燃燒時爆炸,所產生的高溫燃氣甚至達到了原本體積的四五萬倍,堪稱“烈性炸藥”了!
“火棉”的製作很簡單,只要將“脫脂棉”泡在“濃硝酸”和“濃硫酸”的混酸中半小時即可,待撈出後晾乾就成了“火棉”。至於如何將收穫而來的棉花進行脫脂?這其實也很簡單。方法就是先把從棉花地裡收穫的棉花撕開,挑掉可以看見的雜質,如小石子、枯葉等後,用清水反覆洗棉花,直至流出的水顯得清澈為止。
接著,把棉花裝於搪瓷鍋中,加入水至剛好能被淹沒,然後向鍋中加入相當於其中水重2%~5%的“火鹼”或“燒鹼”或“苛性鈉”(NaOH),加蓋煮沸後,小火煮10分鐘,撈出來進行冷卻處理,即通風降溫了。
最後,用大量水沖洗棉花,還需要一邊洗一邊搓10分鐘,再把洗好的棉花置乾淨的紙上晾乾後即可。
在此過程中,特別注意“火鹼”或“燒鹼”具有強腐蝕性,必須戴皮手套和獸皮圍腰保護面板,若沾於面板上造成灼傷,就應該立即先放倒醋缸裡洗手,再用清水洗乾淨,以免造成面板用久灼傷,導致形象被毀。
不過,“脫脂”期間,煮棉花的時間不要太長,以免聚合度下降,影響酯化,且乾燥時還要注意防塵。
“火棉”,簡單來說就是在“脫脂棉”上加甘油,但經過“濃硝酸”與“濃硫酸”混合液的“酯化”與“硫化”,其本身就變成了比“黑火藥”燃燒更猛烈數倍的“新式火藥”,因為它是一種白色的纖維狀物質,儘管物理性質與棉花基本相同,但爆炸威力比黑火藥大好幾倍不止,在古代和近代完全可用於軍事,故才會被稱為“火棉”!
不過,“火棉”的燃爆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甚至高於“黃色炸藥”。如果直接用“火棉”製成“子彈”和“炮彈”,則容易走火,甚至在發射出炮筒之前就會爆炸了,那豈不是等於炸膛自殺?
由於“火棉”非常不安全,因此想要製造成效能穩定的常規炸藥並不容易。但是,若用“醇醚”混合溶劑處理並碾壓成型後,其燃爆速度就能明顯減慢,完全可以用作槍彈、炮彈的火藥,甚至火箭的“推進劑”。
“火棉”之所以會出現不安定性,是由於其中含硝酸的數量不同所引起的,改進的辦法就是先將“火棉”放在“鹼水”中洗滌,然後乾燥成型。這時的“鹼水”一般可用“石灰水”替代,偶爾也可用“草木灰”的清澈溶液。
這樣製得的“火棉”安定效能好,而且比較疏鬆,可用來製作炸藥,但還不能直接裝彈,還必須用“火棉膠”浸泡一段時間後,再撈出來晾乾才行。所謂“火棉膠”,是“火棉”在“酒精”和“乙醚”中的產生的“保護膜”。
此處的“酒精”化學名叫“乙醇”,在古代可用高度烈酒來替代,比如產自廣西桂林的“三蒸堆花酒”,又名“桂林三花酒”,酒精濃度可達52%以上,曾經作為明朝宮廷御酒之一,常年進貢給皇室,有一定知名度。
至於“乙醚”,則是“酒精”與“濃硫酸”混合併發生化學反應後所產生的一種易揮發、易燃和令人麻醉的無色無味液體,相當於某種“迷魂藥”,只需吸入少量就可輕易把人迷暈,製作時需用鹼水溼抹布捂住口鼻。
因此,古人只需在大瓦缸中用大量烈酒和濃硫酸按照一比一分量均勻混合後,就能得到的“火棉膠”溶液,將被“鹼水”侵泡並撈取晾乾後的“火棉”放進大瓦缸中繼續浸泡半天,然後撈出來晾乾後便能得到性狀穩定的“火棉炸藥”,既不怕因天氣回潮甚至雨水侵泡而失效,也不用擔心時間長了會過期,而且威力巨大!
由於“火棉膠”溶液中的“溶劑”在浸泡“火棉”時會深度浸透,撈出晾曬時會揮發並形成“彈性膜”,因此有利於進行工業化的大量廉價生產。不過,想要生產出“火棉炸藥”,首先便是要有足夠多的“硫酸”與“硝酸”。
在古代,古人想要製造“硫酸”和“硝酸”,可以透過製造出類似“拉風箱”的“土灶臺”,將“硫磺”或“硝石”在“土灶臺”中充分燃燒後產生的濃煙用“拉風箱”強行吸走並灌入裝滿清水的大瓦缸中,讓那些濃煙中的二氧化硫與三氧化二氮氣體儘可能多地融入水中,就會形成“硫酸”或“硝酸”,或者乾脆一步到位就形成“混合酸”。
而且,隨著濃煙入水時間越長,則所製得的“酸液”濃度就越高,直到能讓白紙脫水碳化變黑,則為“強酸”。這時,就可用來製造“火棉炸藥”了。這就是朱由檢被其師父“巨女”催沒弟灌輸後的製造火藥之妙法!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