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眾人聽了徐霞客與靜聞和尚的遊歷見聞和感悟後,對明朝“官僚”產生了看法,認為得改革。
其實,如果要問歷史上哪個皇帝最痛恨貪官?想必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莫屬了,因為出身於貧苦農民的朱元璋歷經了太多艱難、困苦無助與絕望。其父母都因元朝貪官汙吏橫徵暴斂的腐敗統治而死,使得他深刻理解了底層百姓的生存艱難,於是讓他先入為主地對官僚集團產生仇視,尤其是對貪官痛恨不已。
因此,待朱和尚當上了皇帝后,深知是元朝的腐敗統治讓國家迅速走向滅亡。因此,他充分汲取元朝亡國的經驗教訓,採用了一系列手段來懲治貪官。這其中既有嚴刑峻法,也有禮儀教化,更多的是恐嚇。
朱元璋制定了嚴苛的制度來懲治貪官,其嚴厲程度史無前例,比如,明朝刑法關於貪腐規定:“凡守令貪醏者,許民赴京陳訴。官吏受賄枉法者,一貫以下杖九十,每五貫加一等,至八十貫者絞;監守自盜倉庫錢糧者,一貫以下杖八十,至四十貫者斬;貪汙銀子六十兩以上者即梟首示眾,並剝皮示眾。”
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當眾砍頭,同時還有著名的酷刑——“剝皮楦草”,也就是把貪官的人皮剝下來,填入稻草,做成稻草人,立在當地衙門或土地廟門口,以此來警告新繼任的官員,切勿貪贓枉法。
所以,那時的土地廟又被老百姓稱為之“皮場廟”。這些雷霆手段,無不展示了朱元璋懲治貪官的決心。據不完全統計,在朱元璋執政的31年時間裡,肅貪6次,共處死貪官15萬人!其中,“洪武四大案”就讓十萬多人的人頭落地,其中影響最大、殺戮最多的就是當時震驚天下的“郭桓案”了。
明朝洪武十八年(西元1385年),經御史調查後,發現戶部侍郎郭桓勾結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與提刑按察使司趙全德,利用徵收官糧及魚課、鹽課之便利,謀取私利達2400萬石以上,貪汙金額觸目驚心。
朱元璋命令審刑司主審官吳庸嚴厲拷訊,發現此案還牽涉到六部重要官員,包括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至德等人。其涉及面之廣、涉案金額之大,讓朱元璋勃然大怒。
於是,朱元璋下令嚴厲處置:“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就這樣,數萬人因此而死,但也由於打擊面太廣,導致冤死很多無辜之人。“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
朱元璋用這一行動證明了什麼叫做“天子一怒,流血千里”。此案一出,讓京城和各省的官員們無不膽戰心驚,哪怕是偏遠地區的小官也不寒而慄。“郡縣之官雖居窮山絕塞之地,去京師萬餘里外,皆悚心震膽,如神明臨其庭,不敢少肆。”這說明了朱八八從骨子裡痛恨貪汙腐敗,並堅決把貪官汙吏除之而後快!
明朝以前,大寫數字記賬的方法尚未普遍推行,通常是使用“一、二、三”等漢字,這種方法容易塗改,難辨真偽。因此,官員們便透過做假賬來貪汙大量錢財,讓朝廷追查起來千難萬難,甚至死無對證。
所以,朱元璋絞盡腦汁後發明了一個專門針對記假賬的辦法,那就是將記賬數字改成“大寫數字”並全面推行,即將小寫的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改成大寫的“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這讓官員們難以輕易改動賬面,此規定一直沿用至今。
朱元璋還抽空編寫了一本書叫《醒貪簡要錄》的書給官員們人手一冊。書中記載了官員的品級、俸祿,摺合稻穀多少,而農民需要種多少畝田才能產出,以及農民種田的種種辛苦。言詞切切,用心良苦。
同時,朱元璋回顧之前的反貪案例,總結多年的反腐經驗,耗時兩年編撰了一本刑典《大誥》,書裡詳細闡述了他處理貪官的辦案方法和處置手段等內容,人手一本讓官員讀後自律,讓百姓學後對付貪官。
為了全面推行《大誥》,朱元璋下令:“凡朕甑民,務要家藏人誦,以為借鑑。倘有不遵,遷於化外的不虛示。家中有《大誥》的,犯罪後可以減刑,無《大浩》則要加罪一等。”也就是說明朝的老百姓們每家每戶都必須有一本《大誥》,而朱元璋親自編寫的《大誥》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普及最為廣泛的一種法律。
除此之外,朱元璋在處理貪汙腐敗案件時,狠起來連自己的親人都殺,被傳統觀念認為“大義滅親”。
朱元璋的親侄兒朱文正跟隨他南征北戰數十年,官至大都督,但在鎮守江西時,驕侈荒淫,被先免職後刑殺。駙馬都尉歐陽倫利令智昏,利用職權販賣私茶,牟取暴利,他的部下凌辱地方官吏。朱元璋得知後,不顧公主哀求,不念翁婿之情,依法行事,賜死歐陽倫,以儆效尤,將其手下週保等惡奴盡數誅殺。
朱元璋抓貪腐,首先從自身抓起。當初擊敗陳友諒後,陳友諒宮裡有張鏤金床,有人勸朱元璋拿來享用,但朱元璋卻直接將其砸毀,說用則喪志。他以陳友諒父子窮奢極欲終取敗亡為例,告戒臣僚:
“既富豈可驕乎?既貴豈可侈乎?驕侈之心,雖富貴豈能保乎?處富貴者正當抑奢侈,弘儉約。戒嗜慾以饜眾心,猶恐不足以慰民心,況窮天下之技巧以取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然此亦足以示戒,覆車之轍,不可蹈也。”朱元璋即位以後,深知奢侈之風不可開,對自己要求一直很嚴格。
當初還在應天(南京)修建明朝宮室時,朱元璋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並且,他還令儒士將古代昏君的劣跡編成書,以便“知其喪亂之由,以為之戒耳。”仿效了唐太宗李世民“以史為鑑,可知興替”。
同時,朱元璋對嬪妃、子女要求也很嚴格,要求他們飲食要粗茶淡飯,可口即行。每逢地方遇特大災害,朱元璋與家人都要吃一餐麥飯和野菜,以表與民同甘共苦。這說明朱元璋出生貧苦農,且暫不忘本。
洪武時期,是明朝對貪腐打擊最激烈、殺戮貪官最多的時期,也在一定程度和一些方面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然而,即便如此,貪官卻還是越來越多,前赴後繼,因為相比於歷朝歷代,明朝官員們俸祿低。
朱元璋晚年感嘆:“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如此看來,反腐倡廉是一項必要、艱鉅而長期的任務,雖非一朝一夕能成功,但也有必要講究方式方法來控制。
眾人接下來繼續聊到如何儘量避免貪汙腐敗的問題時,徐霞客作為曾經的“富二代”,透過與旅遊見聞與不少各地官員接觸後得知,官員們普遍希望朝廷能提高其俸祿,並對其退休後的養老問題也予以重視。
就這樣,在次日大朝會上,隨著司禮監王公公一聲刺耳的公鴨嗓喊出“皇上駕到!”後,崇禎帝及其後妃們的“寄魂分身”依舊端坐高位並接受朝臣們的頂禮膜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娘娘千歲千千歲!”
“眾愛卿平身吧!有何本上奏?朕洗耳恭聽!”崇禎地依舊威嚴穆穆地環顧殿中眾臣,但卻無人上奏。
“既然諸位愛卿無本上奏,那就先由朕來宣佈幾件事情。爾等可都聽好了,關係到諸位的切身利益!”
崇禎帝將昨天討論的結果和盤托出:“朕決定給爾等朝廷命官加俸祿,每三年漲一成,告老還鄉後俸祿減半,直到老死為止!”朱由檢見下面眾人欣喜若狂,甚至喜極而泣,便捷著道:“待爾等百年後,再由朝廷一次性發放其三年俸祿為喪葬費,以示皇恩浩蕩!”————“臣等叩謝皇上隆恩啊!大明萬歲!嗚嗚。”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