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276章: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76章: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2 / 2)

“咦?這倆和尚影像怎麼變得透明瞭?人呢?這……”眾人看得莫名其妙,彼此面面相覷後,便紛紛轉過臉來盯著“巨女”催沒弟,想看看這位神秘莫測的“謫仙人”如何能將自己代理此處,以前往另一處世界入口?

“好了,繼續前進,目標:寺廟鐘鼓樓。”話音一落,她便讓母親領著大姐、二姐、三姐、嬪妃師姐、朱由檢、眾嬪妃、張三丰等人繼續駕雲向前,卻還沒走到一半便發現面前時空扭曲,竟出現了重重人影。

“何方妖孽!竟敢來此搗亂,莫非是想被我佛法超度不成?”話音一落,只見重重人影逐漸由虛幻凝聚成現實,竟是兩名身著黃色袈裟的喇嘛老僧,正領著一群頭戴僧帽且身著紅袍的年輕喇嘛踏步虛空而來。

“咦?西藏活佛?密宗法師?這……這‘漢傳佛教’怎麼會與‘藏傳佛教’攪和在一起了呢?”眾人不禁疑惑。

其實“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區別明顯,一是宗派不同、二是形成時間不同、三則是內涵與風格不同。

在宗派上,“漢傳佛教”包含三部分,一是“小乘二宗”,即“成實宗”和“俱舍宗”,為“部派佛教”時期傳入中國漢地的佛教流派;二是“大乘其餘七宗”,為“大乘佛教”時期傳入中國內地的佛教流派;三則是“大乘密宗”,為“密教時期”傳入中國內地的佛教流派。“藏傳佛教”與“大乘密宗”同源,是“密教”傳入藏地後的產物。

“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在時間上,佛教傳入漢地的時間要遠早於它傳入藏地。

在“佛教”發展的四個時期中,都有佛教思想流入漢地。但一直到密教時期,佛教才開始集中流入藏地。而這其中。佛教發展的第一個時期,是“部派佛教”時期,即“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開始出現不同。

當時,佛教主要由“大眾部”(大乘佛教)和“上座部”(小乘佛教)兩個部派組成。後來,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演變後,兩個部派又分裂出了十數個支派。但是,兩“部派”的基本格局並未變更,一直延續至今。

“”佛教”發展的第二個時期,是“大乘佛教”輝煌時期。當時,部分佛教徒同時吸收了“大眾部”和“上座部”的理念,雜糅形成了所謂的“大乘佛教”(渡人渡己),並將其餘所有原來的“部派佛教”主觀上刻意稱為“小乘”(只渡己不渡人),認為“佛法造詣”不夠,比如“準提佛母”化身“菩提老祖”隱居“靈臺方寸山”偷偷傳道。

“佛教”發展的第三個時期,則是“大乘佛教”的分裂階段。這一時期,“大乘佛教”分裂為“中觀學派”和“瑜伽行派”兩大派。“中觀學派”又稱“大乘空宗”,提出了“假有性空”的觀點,認為世間一切皆虛妄與不真實。

“瑜伽行派”則又被稱為“大乘有宗”,提出了“萬法唯識”的觀點,認為世間其餘事物都是虛妄的,但“意識”是真實的、永恆的,即“意識不滅,精神永存”,相當於“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即意識決定物質。

“佛教”發展的第四個時期,則是“密教”時期。這一時期,“佛教徒”融合了“婆羅門教”的思想,創立了“密教”或“密宗”,以試圖將宗教哲學神秘化,比如“印度教”的“性力派”所崇奉的神靈為“溼婆”,對佛教影響大。

“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內涵與風格也十分迥異,因“藏傳佛教”引入了“婆羅門教”的“性力派”教義。但從內涵上來說,“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都各吸收了“漢地”和“藏地”的本土文化,並發展出自己特色。

其中,“漢傳佛教”吸收了“儒門孔教”和“玄門道教”等外教元素。“藏傳佛教”則分兩支,在藏地吸收並融合了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巫教),並在蒙古崛起之記,再與蒙古人信仰的“長生天”薩滿教深度融合。

在風格上,現今的“藏傳佛教”卻形成了大、小乘兼修和顯、密並重的特點。與之相比,“漢傳佛教”則以“大乘”為主,且更重顯教。不過,“密教”一系,現今在“漢傳佛教中僅有大乘密宗一支。

而在“漢傳佛教”的十宗裡,有八宗為“大乘”,僅有兩宗為“小乘”。不過,很奇怪的是,這些西藏喇嘛僧為何會被充當對方的打手呢?想必其中必有什麼貓膩?而“巨女”催沒弟憑藉“未卜先知”之能,已有了對策。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