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印度的“吠陀“””和其他典籍中都有提到過,“岡仁波齊”是宇宙之軸心、世界的中心和通往天堂的階梯,被認為提供了地球與天堂間,在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間的“神秘聯絡”,殊不知乃高等文明有意為之。
的確,“岡仁波齊”是世界中心得到了地理測量的支援,因為從英國的“巨石陣”到“岡仁波齊”的距離是6666公里,相當於“岡底斯山脈”到北極的距離。
此外,“從岡仁波齊”到南極的距離為13332公里,恰好是到達北極或者“巨石陣”的兩倍數量。
與此同時,若將墨西哥“瑪雅金字塔”、古代埃及“胡夫金字塔”在世界地圖上連線,會發現更不可思議的發現,“岡仁波齊”正好位於墨西哥“瑪雅金字塔”和“埃及胡夫金字塔的延長線上。
並且,“剛仁波切”正位於神秘的“巨石陣”和“復活節島”的連線中間。最主要的,衣裳兩條“連線”的交叉點,都正好就在“岡仁波齊”這裡。
更加神奇的是,“巨石陣”到“岡仁波齊”的距離,和“岡仁波齊”到“復活節島”的距離是1:3;而墨西哥“瑪雅金字塔”到埃及“胡夫金字塔”的距離,和“胡夫金字塔”到“岡仁波齊”的距離之比同樣是1:3的“神奇”比例!
除了以上之外,“無可比擬”的萬水之源也是“剛仁波切”的一大特點。“岡仁波齊”綿延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巴嘎鄉崗薩村,故而地處中、印、尼三國邊境。
“岡仁波齊峰”東邊是“萬寶山”,西邊是“度母山”,南邊是“智慧女神峰”,北邊是“護法神大山”。其積雪孕育了250多條冰川,與“聖湖”瑪旁雍錯是亞洲四大河發源地: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薩特累季河。
“獅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象泉河”流入印度境內成為薩特累季河;“馬泉河”是雅魯藏布江的源頭,進入印度後成為布拉瑪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境內與恆河相匯;“孔雀河”則是恆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
不過,最令人稱奇的是,發源於“岡仁波齊峰”冰川區的這四條以動物命名的河流同時出發,卻朝著不同的方向流去,行程數萬裡後卻又走到同一個歸宿地——印度洋。
除了作為南亞次大陸主要水源地令人感到詫異之外,“岡仁波齊”最著名的神秘事件便是“切莫之謎”了。
“切莫”在藏語中就是“野人”的意思。曾在西元1996年,由中、韓兩國登山者組成的隊伍,曾試圖攀登“岡仁波齊峰”。與此同時,中方的總隊長在途中發現了一連串奇怪的腳印,並拍了照片,那就是“切莫”了。
當時,中方登山隊中的藏族隊員拉巴說,當地老鄉告訴他,這一帶野人活動頻繁。曾經有一個十幾歲的牧民男孩晚上在羊圈裡睡覺時就被野人襲擊了,耳根被扯爛,被拽到嘴巴的地方,現在還歪長在那裡。
回到大本營後,拉巴就興沖沖地向當地牧民尼瑪和赤丹旺加描述了自己見到的“雪山野人”腳印:“那就是切莫了,這一帶的野人每年都會出現一兩次,多是夜間活動,並且經常以偷盜牧民的羊群為主要目的。”
牧民們說,“切莫”在秋季活動頻繁,但它們不會輕易接近帳篷多的地方,因為牧民有獵槍。有人懷疑是棕熊,但牧民們很肯定地說是切莫而不是棕熊,因為他們發現過切莫的洞穴,裡面有用不少來做墊子的羊皮。這羊皮顯然是切莫殺死了牧民們的羊群后,自己剝下湧來禦寒的。相反,棕熊則不會有這種行為。
拉巴還指著大本營正東方向的對面山坡說,他在那邊就曾發現過“切莫”的洞穴,裡面還有不少獵物的骨頭,但就是沒有撞見“切莫”本尊,因為“野人”們白天躲在地洞深處,關於岡仁波齊切莫之謎至今都未解。
對凡人來說,“剛仁波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神山”,但對“修真者”來說,不過是一處“結界”入口而已,因為“崑崙派”作為傳承自上古時期的“修真大派”,每隔三個甲子才開一次“山門”,仙凡有別,只納有緣。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