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王”朱常洵為例,此人擁有河南半省之地,富甲天下,面對饑荒卻不肯賑濟粒米顆糧分與百姓。
崇禎十四年,賊首李自成攜饑民蟻附攻陷洛陽,而“福王”朱常洵倉皇逃至“破廟”,卻因身體肥胖異於常人,故很快就被抓住。“福王”朱常洵跪地乞命,但李自成不為所動,訓斥道:“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如此饑荒,不肯發分毫帑藏賑濟百姓?汝奴才也!”命左右將朱常洵拖下去重責四十大板,然後再當眾處死。
據統計,從崇禎十四年到崇禎十七年間,僅被農民軍殺掉的“親王”級別的宗室就有“福王”、“唐王”、“徽王”、“韓王”、“代王”、“晉王”等一十四位之多,佔了當時明朝的“親王”數量的一半以上!
至於“郡王”、“將軍”、“中尉”這些雜魚,更是多不勝數。僅山西一地,李自成所殺掉的朱姓子孫就有萬人之多!明末義軍如過江之卿,但不管大小,對這些朱氏子孫都有一個共同的態度,那就是要斬盡殺絕!
這間接說明,各地“藩王”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完全站到了天下百姓的對立面去了,本質是貧富差距太大!百姓對這些人恨之入骨。史家總結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凡朱姓者,盡皆誅殺。”
義軍們對“藩王”們毫不手軟的清算,嚇壞了這些養尊處優的皇族們。於是,學乖了的“藩王”們學會了聞義軍之風則倉皇逃竄。以楚地為例,長沙“吉王”、常德“榮王”、寶慶“岷王”等,“皆一聞賊至,望風而潰”。
地方官府在抵抗,而“藩王”卻帶頭逃竄,對士氣的影響極壞,讓朝中大臣憂心忡忡。“禮科都給事中”沈胤培力陳地方藩王“聞警輒逃”是違背祖制,按明朝規矩,“藩王”不能離開自己封地,求朝廷嚴懲逃跑藩王。
由此,崇禎帝隨即對外逃“宗藩”切旨嚴責,哪怕“賊兵”(農民起義軍)殺上門來,也不準“藩王”們外逃避賊,並要求這些“宗族”們“固守城池,則眾志成城,即以奠金湯矣!”這確實是朱元璋當初“分封”的目的。
可憐的這些“藩王”,既受制於祖制,不能招兵勤王,而且還受限於朝廷禁旨,不能私自外逃,待各地明軍一觸即潰後,只得固守於空城之中,坐等“賊兵”(農民起義軍)的來臨,真是無處喊冤,擺爛等死。
而明朝“藩王”因上進之路被堵死,所以大多不學無術、目光短淺,即使坐於城中,也基本上以幫倒忙為主。比如郟縣一戰,明軍精銳盡失。但為了防守西安,朝廷緊急徵調五千川軍協防,結果卻差強人意。
西北天寒地凍,南軍未曾配發禦寒的衣物,而“秦王”朱存樞又富甲天下。於是,西安守將們勸“秦王”朱存樞捐點銀兩給奉命來援的川軍們添點禦寒衣物,卻被“秦王”朱存樞一頓臭罵,把對方罵得一文不值。
川軍義憤至極,索性開門投降了李自成,導致“秦王”朱存樞被活捉,並且全部家財都被充當了軍資。
而且,這並不是孤例,以“善黃白冶化”而著稱“蜀王”被要求捐錢助餉,卻自稱“家無積蓄,只有王府一座,懇請賣掉助餉。”待“殺人魔王”張獻忠兵臨城下,才拿出大把金錢,可惜再無一人響應,遂成階下囚。
“楚王”朱華奎,被湖北地方官跪求助餉,卻以朱元璋所賜“御椅”拒絕,並揚言讓地方官“賣椅賞三軍”。結果讓士兵失望而回,而賊兵(農民起義軍)於是攻入武昌,得金、銀各百萬兩,輦載數百車不盡矣!
這些“藩王”府庫的金錢財物堆積如山,卻叫士兵們迎著寒風且餓著肚子守城,還大多不肯捐資助餉,於是經常激起軍隊譁變。賊兵(農民軍)對這些被俘虜的朱氏子孫,自然無好印象,基本上屠殺殆盡了。
直到西元1644年,滿清入關後,為了收買人心,表面上對“前明宗室”以招徠恩養為主,實際上包藏禍心。因此,到五月為止,京師以及周邊地區各漏網宗室,聽聞“新朝”發錢米發官職,皆露頭向清朝靠攏。
但隨著滿清在接下來的軍事鬥爭中節節勝利,於是從順治二年起,清朝對“前明宗室”的態度也開始轉向,不僅對明朝宗室進行政治上的打壓以及經濟上的剝奪,而且不許前明宗室科考為官,並沒收其田地。
到了八月,清朝變本加厲,開始對這些“前明宗室”們進行人身自由上的限制,於是釋出文告:“故明諸王無論大小,皆赴京朝見。”到了順治三年又下令:“前明宗室獻地投誠者免死,否則無論少長盡皆誅之!”
於是,從順治三年到順治八年的五年間,因不配合或反抗滿清統治的“前明宗室”們就有數萬人被殺,“郡王”以上名號者五十餘人!與此同時,滿清對主動投誠的“前明宗室”也羅織罪名,予以大規模集體殺戮。
順治三年五月,清廷以在北京的“前明宗室”們“私造印綬,圖謀不軌”為由,開啟了對“前明投誠宗室”大屠殺的序幕,有“魯王”、“荊王”、“衡王”世子等十一人被殺;順治五年,“福王”,“晉王”、“璐王”等又被殺。
與此同時,各地方民間組織也掀起了屠殺“前明宗室”並“抄滅家產”的運動,將“貧富差距”的階級矛盾進一步擴大化。至此,“明朝宗室”數量銳減,總數由最初的百餘萬人被殺到不足萬人!這就是因果輪迴了。
從此以後,“前明宗室”的社會地位更是淪落到連普通人也不如的地步,如“過年殺豬”。除少數“前明宗室”隱身江湖後以“俠客身份”組建“天地會來“反清復明”外,大部分朱氏子孫都隱名改姓,成為了普通百姓。
就如同後世民間習俗的“八月十五殺鴨子”和“臘月廿四殺年豬”。前者“殺鴨子”其實是“殺韃子”,乃元朝末年民間組織“賒刀人”暗語“八月十五殺韃子”;後者乃明朝末年“宗室藩王”們被農民起義軍抄家滅族之意。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