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洪武年間實施以來,對鞏固國防,加強邊地防務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了“永樂時期”,情形大變。
自永樂八年(西元1410年起,明成祖朱棣開始主動出擊,先後5次大規模對蒙古各部用兵,雖捷報頻傳,但每次出師都在30萬人以上,加“下西洋”、“開運河”、“通西域”等大動作同時進行,使財用捉襟見肘。
無奈之下,夏元吉開啟“跳躍性思維”,變“開中法”為“嚴鹽法”,即由每年的商人向“九邊重鎮”輸糧食、軍械、馬匹以換取“鹽引”,變為商人僅向北徵蒙古的“出發地”集中輸送糧食、軍械、馬匹來換“鹽引”罷了。
這小小的調整,雖減少了“九邊”其他“邊鎮”的收入,卻保證國家可以短時間內集中大量錢糧,打好北征蒙古草原之戰。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夏元吉故伎重演,頓時解決了大明王朝遷都的經濟難題。
雖說這是“權宜之計”,可畢竟解決了實際問題。其實,“錢鈔之禁”是朱元璋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洪武時代,朱元璋發行紙幣,即“洪武寶鈔”,但當時明朝發行紙幣並無“準備金”,導致紙幣貶值,物價飛漲。
永樂時期雖出臺禁令,嚴禁民間金銀交易,但老百姓依然對“寶鈔”採取抵制態度,具體方法是每到用紙幣交易時,就故意哄抬物價,每到用銅錢交易時,便恢復常價,雖時常重懲,卻屢禁不止,以至於曾一度出現“紙不如銅”的尷尬局面。這也是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元朝統治者濫發紙幣造成信用危機!
夏元吉反對用強,對症下藥,一方面緊縮銀根,保障“寶鈔”信譽,另一面讓紙幣面額所代表的“價格”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鹽掛鉤,以維持“寶鈔”經濟價值穩定,不會輕易貶值,類似後世的“石油美元”。
這種“穿越時空”的“經濟手段”確實管用,不久後的物價也漸趨穩定,使得國家財政日益平穩。而身為“大賬房”的夏元吉,又面臨著國家每年“花費如流水”的情景,自然養成了夏元吉“用度謹慎”的性格特點來。
每年歲末朝會,夏元吉都會“諫阻奢靡事百件”,甚至包括宮廷開支和藩王用度等。連“永樂時代”的各式“大活動”,如接待外國使節、修築河道、“邊牆”,乃至練兵設防等樣樣用款,但凡由他負責,皆小心百倍,認真核算,能省則省。為此,他時常與兵部、戶部等部門的官員發生爭執,由此得了一個綽號“夏刺頭”。
所謂“刺頭”,在當時民間方言裡,就是“小氣鬼”的意思。這次,“刺頭”夏元吉也終於刺得明成祖朱棣龍顏大怒。永樂十九年(西元1421年,朱棣欲發動第三次北征蒙古草原,並一舉平滅韃靼太師阿魯臺所部。
深感國家財政日益吃緊的夏元吉卻看不下去並竭力阻止,於是觸怒朱棣。加上一直深恨夏元吉的國公張輔以及漢王朱高煦的爭相挑撥,終於使夏元吉被解除職務,並由廠衛特務機關送到“內宮監”長期關押。
幸好深知其才的太子朱高熾從中調解,方才保住了其性命。在抄其家的時候,家中僅布衣和瓦器。朱棣聞之感嘆:“果然刺頭也。”而北征的結果,也不幸被夏元吉所言中,蒙古人望風而逃,明軍無功而返。
然而,明成祖朱棣連續發動遠征,“嚴鹽法”漸被濫用破壞,而國家財稅也捉襟見肘,使得國庫空虛。當然了,明朝騎兵遠沒有漢唐騎兵多,全是靠大規模發動步兵與“神機營”去草原上示威,結果不然而喻。
從夏元吉下獄的永樂十九年(西元1421年至朱棣病逝於第五次北征歸途的永樂二十二年(西元1424年,僅大米的價格,就從1石1貫“寶鈔”,飆升到了1石50貫寶鈔!也就是說,明朝國內通貨膨脹了至少50倍!
朱棣病逝後,明仁宗朱高熾登基,赦夏元吉出獄並官復原職,首任要務還是解決這“通貨膨脹”問題。
夏元吉殫精竭慮,再改“嚴鹽法”,允許商人用寶鈔直接換鹽引,規定以300貫換1引,並繼續對皇帝“刺頭”,禁絕宮廷奢靡消費。儘管皇室成員和各地藩王對此腹誹不已,但明仁宗始終相信夏元吉的忠心體國。
因此,到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後,夏元吉又主持改革商稅,減少國內關卡,鼓勵商品流通,削減收稅比例,力爭“稅少而財增”,經永樂時代日益空隙的國庫終於重新充裕起來,讓後來的明英宗有了豪橫底氣。
宣德五年(西元1430年,夏元吉退休,數月後病逝於家,贈“太師”。這位歷事洪武、永樂、洪熙、宣德四朝的“大賬房”,堪稱“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兩大黃金時代的關鍵人物。 話又說回來,素來被認為“刺頭”的夏元吉,也有大方的時候,比如每年劃撥給各地收養孤寡老人的“養濟院”的經費,從來都是逐年增加。
但凡有各地鬧災,劃撥救濟糧米均大大超過預算。相反,私生活方面,其親弟弟從老家來看他,他也僅贈米兩石而已。不過,對於京城周邊乃至老家的孤苦學子們,卻能時常得其無私資助,完成十年寒窗。
在這位“大賬房”眼裡,“錢”如果用在了老百姓身上,也就是用在了“刀刃”上。當然了,夏元吉卻不知自己的“生平事蹟”,被後來的崇禎皇帝拿來當作衡量明朝官吏的“參照物”,讓不少心存渾水摸魚者忐忑不安。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