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袁術欲將帝號送給擁有四州的袁紹,並前往投奔袁紹長子即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但在途中被曹操派遣的劉備、朱靈擋下無法通行,只能重新返回壽春。待問了廚下後,營中僅剩麥屑三十斛充軍糧。
當時的天氣炎熱,袁術想喝蜜水也找不到蜂蜜。於是,袁術坐在床上嘆息許久,大聲吼叫:“我袁術怎麼落得這個下場?”不久,昔日的最大軍閥兼“征討董卓聯盟”的“盟主”袁術,便在憂鬱憤懣之下嘔血而死。
袁術死後,曾被其扣留的名士徐璆帶走了“傳國璽”並交還給漢獻帝。後來,“傳國玉璽”仍從漢獻帝手中被迫傳給了曹魏。之後,三馬食槽,西晉篡魏,玉璽歸晉,在司馬氏手中傳了五十一年,止於永嘉之亂。
漢化的匈奴人劉淵於西元316年起兵,其子劉聰率領匈奴大軍攻破洛陽,史稱“永嘉之亂”,引發了“衣冠南渡”與“五胡亂華”。但西晉“永嘉之亂“”後,晉懷帝被羯族俘虜,玉璽歸前趙,後趙石勒滅前趙得此璽。
羯胡乃西域大月氏、烏孫之屬,操“印歐語系伊朗語族”,信仰“胡天教”,行軍打仗時最喜歡大肆抓捕漢人女子,晚上供士兵們輪流淫樂,白天殺漢女烹煮為食物,美其名曰“兩腳羊”,野蠻殘暴,文化水平低。
羯族得到“傳國玉璽”後,將其字跡認為是“受天之命,皇帝壽昌”,後於玉璽右側加刻“天命石氏”,並於五胡處流傳,最後因冉閔起兵滅羯族並建立“大魏”,而再次傳到了“冉魏”。但冉閔屠殺羯族遭到諸胡孤立。
冉魏因戰禍求東晉出兵救援,於是“傳國玉璽”又歸於東晉。東晉從五胡處奪回玉璽後便流傳於南朝。
也有說法是,“五胡十六國”中的前秦苻堅被姚萇所殺時,那“傳國玉璽”被苻堅所埋藏,直到北魏太武帝時,於泥像中找到二方玉璽,字跡皆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其中一方旁邊還加註了“魏所受漢傳國璽”。
沒多久,“北魏”分裂成“北齊”與“北周”。“北齊”在侯景敗亡後,輾轉得到了在南朝梁所奪取的篆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玉璽。“隋國公”楊堅奪取“北周政權”並建立“隋朝”一統天下。傳國璽為隋朝所承襲。
後來,隋煬帝楊廣被隋朝丞相宇文化及殺於江都,蕭皇后帶“傳國玉璽”逃入漠北突厥處。後來,隋煬帝楊廣表哥即“唐國公”李淵建立“唐朝”。到了唐朝貞觀四年(西元630年),唐將李靖率大軍攻滅了突厥。
同年,蕭皇后與隋煬帝之孫楊政道背叛突厥復歸中原,傳國璽歸到唐朝,至五代十國之後失去蹤影。
據說“傳國玉璽”是五代十國的“後晉出帝”被遼太宗於西元946年俘虜時丟失,其根據就是遼朝保大二年(西元1122年),契丹人的遼國遭女真人的金國全力攻打。遼朝滅亡前,遼天祚帝遺失傳國璽於桑乾河。
到了宋哲宗時,曾有人宣稱發現了“傳國璽”,並送至朝廷。直到靖康元年(西元1126年)發生“靖康之禍”,徽宗、欽宗被俘虜,金兵攻破大梁(汴京),滅亡北宋。那“傳國璽”也被金兵掠走,從此銷聲匿跡。
但是,也有傳說“傳國玉璽”是在元順帝戰敗後逃回漠北時失蹤的,因為元朝皇室曾有過玉璽之記錄。
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後,於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命令大將徐達帥軍北伐,攻入元大都後,“俘獲諸王子6人,玉璽兩枚,包括“元成宗”的玉璽一枚。但是,元朝共11個皇帝,其它皇帝玉璽均未繳獲。
然而,在“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5月,明朝軍隊橫掃漠北直搗應昌時,所繳獲元順帝出逃所帶到漠北的一批珠寶中,沒有元朝諸帝之玉璽,也沒有發現“傳國玉璽”。從此以後,“傳國玉璽”不知所蹤了。
所以,明朝開國時,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傳國之璽”。另兩件憾事分別是:沒能擒降元朝名將王保保,徹底擊潰蒙古人;元朝太子了無音訊,生死不明,時刻威脅著明朝統治天下。
不過,朱元璋沒能得到秦始皇留下的“傳國玉璽”,並不代表催木匠得不到,因為他能施展法術召喚“山神”、“土地”、“城隍社令”,甚至還能驅使“陰曹地府”各路“鬼差”。所以,提前拿到“傳國玉璽”也不是難事。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