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一品、二品畫獅子。三品、四品畫虎豹。五品畫熊羆。六品畫彪。七品也畫彪。八品畫犀牛。九品畫海馬。
明代官袍圓團紋,除了龍團紋,還有蟒衣、飛魚和鬥牛,以及麒麟的紋路,穿這一些花紋大紅袍的人,都是一、二品到公、侯、伯、駙馬以上的高官。
頭上的有: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國家重大祭祀典禮,慶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進朝賀年、冬至、皇帝生日、聖旨開讀,進呈奏表等時候,都要戴上樑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線的多寡來區分。
二、烏紗帽: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後高,靠後腦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長橢圓形的帽翅,帽內有網巾,束著頭髮。
三、幞頭:是在重大的朝廷集會、奏事、謝恩時戴的,形體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緣左右有兩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彎,再往左右彎。
四、四方平定巾:布做的像長方體的帽子,又稱方巾、角巾。明朝建國初年,做這種帽子的人,為了歌頌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勳,所以命名為四方平定巾,是讀書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飄飄巾:帽子像三角形屋頂、帽脊前後又各有一片長方形布披,隨風飄動,所以叫飄飄巾。跟八仙中的呂洞賓戴的帽子一樣,所以又稱純陽巾,不過純陽巾的前後帽頂布披有圈卷的雲紋。有的帽披上也加塊玉,腦後垂兩條長帶子。
六、東坡巾:蘇東坡發明的帽子。長方帽子,戴成菱形狀,折線居中,兩邊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豎披。
其他尚有儒巾、平頂巾、漢巾、軟巾、吏巾、二儀巾、萬字巾、披雲巾、網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色色,有時也加上披肩。
這時只聽李俊文喜悅的喊道:“爹爹!”說完上前一把將那老人給抱住。神態甚是親密。李如龍見狀,心中登時恍然大悟,此人就是江西知州李鑫了!李如龍猜得不錯,眼前這人真是江西知州李鑫,他本在府中休息,忽聽傭人張忠來報兒子回來,心中大喜,竟不顧一睡下剛忙穿好了衣服一同跟著傭人張忠出得府來,見兒子無恙,胸中自是喜悅,這刻忽見兒子撲到自己的懷中,心中登感自己這一生無憾。他自二十二歲歷經千辛萬苦才考中了一個進士第二十三名,被放任至江西袁州做了一個小小的七品知縣,由於他不善於巴結上司,故而在袁州做了整整二十年的七品知縣,雖說做了二十年的的袁州知縣,他倒也沒感到老天對他如何的不公,依然每天干著自己知縣該乾的事情,由於平時也樂善好施,在江西境內富有極高的威望,當地的老百稱它為李好官。這知州要不是一個新來上司的愛護,他也許還在袁州當他的知縣呢?李鑫拍著兒子的肩膀道:“好了,好了,回來就好,以後可不要到處亂跑了,你又沒有學武,要是碰到了強盜那該怎麼辦呢?”李俊文這時才想起李如龍,可雲,忙拉著李鑫道:“爹爹,這個是我新拜的師傅,他可厲害了,我想讓他老人家在我們家裡教我讀書可好?”李鑫順著兒子所指的方向打量著李如龍,見李如龍雙眼內斂,渾身散發著一種仙風道骨的飄逸之感。心中有些滿意的點了點頭,尤其剛才聽了李如龍念道了嶽王爺的那首《小重山》知道此人腹中有些貨色,見愛子如此推崇,急忙點了點頭道:“那有勞先生了!”李如龍回禮道:“老兄說那裡話,令郎聰明伶俐,心地善良,能有這樣的愛徒那是老夫的榮欣,豈敢說是有勞呢?”李鑫笑道:“小兒雖甚是聰穎,但生性頑劣,望老師嚴加管家,教導愛子早日成才!”李如龍點了點頭道:“老兄放心,在下一定竭盡所能督促俊文早日成才!”李鑫點了點頭道:“有老師這句話,老夫也就放心了!”“哎呀,我說老頭子,怎麼都站著說話,小文和他的朋友還沒吃飯呢?”李夫人大聲的衝著李鑫抱怨道。李鑫急忙道:“哦,你看我只顧著說話,都把正事給忘了,傳張忠馬上開飯!”張忠應聲而去。李夫人拉著可雲的手上,慈愛的坐在了一旁,這邊李鑫和李如龍鬚著話。沒多久,幾名傭人端著碗碗罐罐走了出來,很快圓桌上都鋪滿了菜餚,看得出,這李鑫雖然為官清廉,但家中著是有些家底,桌上的每一樣都可以讓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過上好一陣子。李鑫見飯菜一上桌,笑著道:“老師,略備酒菜不成敬意,望老師和可姑娘海涵。”李如龍回禮道:“老兄說那裡話,似我這般山野粗人,對這般酒菜自是聞所未聞,今日能有些吃到,這得多些了老兄了!”李鑫見李如龍說話得體,心中十分高興,笑道:“老師可真會說笑,我觀老師似乎也是讀書之人,而且似乎還經過大的廟堂,只是老夫有些想不明白!”李如龍道:“老兄,想不明白什麼?”李鑫道:“只是老夫想不明白,似老師這般人才為何會混到今日這般田地呢?”
明代的科舉考試,分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進行。鄉試由布政使司主持,會試由禮部主持。凡考中進士的,統統被任命為官員。一般來說,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考選為庶吉士,也都是翰林院官,其他或授給事、御史、主事,或授府推官、知州、知縣等。未考中的舉人,只授小京官或外地教職。
李如龍苦笑了一聲,當下便將自己的身世對著這位和善的老人說了一邊,當然其中有關《廣寒秘籍》的那一段他隱而不說。李鑫沒想到李如龍的遭遇會如此的悽慘,但見李如龍還能如此的豪邁灑脫,心中便對李如龍多了一番敬意。李俊文見父親對李如龍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心中頗為高興。一旁的李夫人早已將飯桌上的好吃的飯菜拼命的往可雲的碗中夾,沒用多久一個小小的瓷碗登時裝得滿滿的,直到實在裝不下,李夫人才可罷休,李鑫這時才恍然驚覺愛子還帶了一個朋友來,急忙向可雲問起,誰知剛剛見好的心情,一聽李鑫問起,可雲的雙眼立馬通紅,嗚嗚咽咽的說起剛發生不久的那件事。李如龍和李俊文雖然救下了可雲,但對於洪幫十大長老為何圍殺可雲母女,心中本十分疑惑,幾次李俊文想問起,但他是一個心地善良之人,怕問起觸痛的可雲的傷心事,故而一路上李俊文李如龍這才沒問起。這一刻見李鑫問起,雖知可雲一定會傷心,但事實的真相他還是想知道,當下便放下碗筷,收拾心神,聽可雲道來。原來,這文皇帝自發動靖難之役從自己的侄兒手中奪得大明的皇位後,便開始大肆在全國各地大選,被選中的女子必須進宮,本來這個是一個好事,可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批選進去的秀女並不是為了皇帝選妃!”李俊文插言道:“不是為了選妃,那是為了什麼?”可雲望了一眼李俊文道:“為了給皇帝的皇后陪葬!”“什麼?陪葬,世間還有這種事,用活人陪葬不是早已被廢除了嗎?連孔聖人都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難道文皇帝連這個都不知道嗎?”李俊文氣憤的吼道。李如龍嘆道:“這用活人殉葬,雖屬古禮,但這個也太不人道了嗎,難道文皇帝不怕有損陰德嗎?”李鑫點了點頭道:“老師說得不錯,這文皇帝雖然是靠發動靖難之役奪得皇位的,不過看他遷都北京,修建《永樂大典》、設立內閣,鞏固邊防,政績頗著,算得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好皇帝,照理說他不應該幹這個惹怒民怨的恨事啊?”李俊文道:“好皇帝,好皇帝會用活人陪葬?”李如龍道:“這文皇帝有沒有駕崩何以要活人來陪葬呢?”李鑫嘆了嘆道:“這個老師有所不知了,三年前文皇帝的結髮妻子徐皇后,病死。徐氏死後,文皇帝感念徐皇后的恩德,一直未立皇后。這樣了幾年後,後宮有一位權賢妃,是從朝鮮選來的美女,美豔殊麗,能歌善舞,且善吹簫,聰慧過人,最受文皇帝寵愛。不料永樂八年,權氏隨文皇帝率兵北征,死於歸途,文皇帝很愛這位寵妃,見愛妃病死,心中極是傷心。發誓不再寵愛任何人。
可誰想,就在文皇帝正為失去寵妃而悲傷之際,有宮女揭發說權氏是被呂妃串通太監和銀匠用砒霜毒死的。文皇帝大怒,也不細查,即下令將被告下毒的太監、銀匠處死,對呂氏則採用酷刑,用烙鐵直烙了一個月才死。受呂氏牽連而被殺者達數百人。”“這文皇帝也太殘忍點了,就為了一個寵妃死了竟然要用如此殘忍的手段去對付一個女人,這……這……其不是和太祖皇帝一般無二!”李俊文大聲道。李鑫嘆了嘆一口氣繼續道:“誰說不是呢?但看他夷十族,送教坊,手段卑鄙,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可自古那個皇帝不是如此呢?”李如龍似乎被李鑫的這句話所觸動,心中頗為感觸,道:“是啊,自古帝王多善變,他們臉從來都是兩面的!”李鑫點了點頭,繼續道:“文皇帝為了超度權氏的亡靈,這才下旨在全國各地選秀給權氏陪葬,讓她的亡靈砸地上下得到安樂!”“這……這……簡直是讓人去送死嘛?”李俊文不滿的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