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
外面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像是不要錢一般的嘩啦嘩啦,在空中形成一道水幕。
整個汴州,都籠罩在雨水之中。
汴州府衙的大堂門柱上,掛著一個豎著寫的臨時牌匾,名叫:汴州防汛指揮部。
方重勇正坐桌案前辦公,周圍的桌子也坐滿了人。
寫政令的在寫,畫地圖的在畫,還有傳令的人進進出出,異常的忙碌。
“賈郎中,還沒有標註出來嗎?”
方重勇瞥了一眼正在地圖上描線的賈耽,語氣中帶著催促。
“官家,好了,就快好了。”
賈耽慌忙不迭的回答道,眼睛卻一直盯著大地圖。整個汴州,五條運河,包括黃河在內的諸多河道,都在圖上畫得明明白白,甚至連河流寬度都標註出來了。
“元府尹,巡視河堤的人還沒回來麼?”
方重勇看向元結問道。
“快了快了,換班的時間還沒到。”
元結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他知道方重勇現在火氣很大,只是大家都沒辦法而已。
自古黃河水患就很嚴重,不過在王莽之後,漢明帝劉莊派大儒王景來治理黃河,情況一度得到了改善。
後者在分析了水災形成的原因之後,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治水方案。
王景的辦法,今人看起來無甚稀奇,但當時卻是創舉。
他採取了兩個辦法並舉來解決問題,即挖掘新河道分流和建造水門堵泥沙。
對於河道淤積的問題,王景提出開闢新的黃河河道,透過挖掉淤積的泥沙,緩解了河道通暢性的問題。
而面對上游帶來的新泥沙,王景則是築造了一系列的“水門”,將泥沙在沿途進行清理,減少黃河主幹道的積沙和淤積。
這些創新的措施在當時無疑會為治理黃河帶來成效。
然而唐代時,王景的福利已經吃完了。黃河水到了中游,也就是洛陽附近的時候變得舒緩,大量泥沙沉積於此。
而且汴州的水患,本不該如此嚴重。
只是因為開發運河,大量引黃河水入汴河,又將開封附近各河道連通,改變了本地河流的生態,導致汴州各河段水位皆大幅上漲。
一時間,危堤處處都是!
往年雨水不豐沛的時候,還看不出什麼來,零星問題很快就能處理。今年的雨水特別多,於是汴州的情況就……爆炸了。
是天災,也是人禍,是開發汴州所付出的代價。
享受了運河帶來的經濟發展與商業繁榮,就要承受水患造成的損失,上天一直都是很公平的。
“何百萬那邊怎麼樣,趕製的麻袋能不能及時送來?加固河堤不能沒有麻袋,填上去的土,被水一衝就散了!”
方重勇又看向劉晏催促道。
“官家,昨夜才送來一批,已經運到河堤上去了。新的一批,只怕要到今晚才能送來。已經是日夜不停的在趕工,所有的工坊都在加班加點的編織。”
劉晏有些無可奈何的說道。
“來不及了,去開封城,及皇宮周邊的住戶家裡收購,只要是能裝土的袋子,哪怕是用竹子編的籮筐,也給本官找來用!
現在我們就是缺的時間,一旦汴州被洪水衝進來,多年發展的成果也就付之東流了。
挨家挨戶的動員人力,現在不是偷懶的時候了,汴州遭災,無人可以倖免!”
方重勇再次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