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地主大豪強,很容易振臂一呼就拉起一支隊伍。他們的存在,實在是讓關中豪強起家的大唐睡不安穩。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官衙所屬的公廨田,已經淪落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以前租庸調還在運轉的時候,河南各州是怎麼把稅收上來的?”
方重勇一臉疑惑問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這個土地分配局面,還有國有土地被“歸零”的現象,顯然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下官以為,只要有運河,便可以收商稅來補田租,應付差事不難。
交通不便的區域就難說了。”
劉晏笑道。
他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當年他在夏縣當縣令的時候,就是用這樣的辦法,在當地幾乎沒有收什麼土地稅。
這個辦法劉晏能用,其他官僚自然也能用。
當初連鄭叔清都用過呢!夔州本地直接把商稅當土地稅在“平替”。
“明年的兩稅,劉判官打算怎麼收?情況不容樂觀啊。”
方重勇輕嘆一聲問道,將手中的賬冊放到一旁。
李璘登基,等同於“開國”了。正好利用這個視窗期,可以強力調整一下土地政策。
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各州應該保有部分土地歸公。
沒有公廨田,就沒有義倉。
沒有義倉,官府就無法控制糧價。
這一點是不能讓步的。
其他的可以徐徐圖之。”
劉晏對方重勇小聲提議道。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官府的田收回來,然後請佃戶來種田,這樣也是一種變相的“均田”了。有利於安置缺少耕地的農業人口。
更重要的是,這一步改革,可以名正言順的,對不聽話的地主豪強們動手!
官府要公田,你家田那麼多卻不肯均一點出來,那隻好說句抱歉咯。
不支援官府的都是刁民,既然是刁民,管你有多少土地,都是嚴打的物件!
土地越多越反動!
“公廨田,至少要佔到本州土地的三成,最好是能有一半。
若是這個都達不到,那官府就連調節糧價的能力都沒有了。
還何談為政一方啊。”
方重勇點了點頭說道,同意劉晏的看法。
官府必須要掌控一部分土地,要不然,遇到什麼洪災旱災這樣的事情,方重勇估計得跪在大戶家門口磕頭求施捨了。
世間豈有這樣的道理!
“將田畝交給官府,對某些人來說,不亞於割肉。
節帥是打算用強麼?”
劉晏有些不解的問道。
這是明擺著的,官府一道政令下去,肯定會命誰家誰家要吐出多少田畝來,要多大比例,具體是哪些田地需要轉讓給官府。
無論是誰,看到這樣的政令落到自己身上,都會感覺難受的。
明裡暗裡抵制是必然,這便是人性趨利避害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