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陳亦和無名此時境界,足以體會到其中玄妙,從中窺得一絲先天之妙。
無名當時就陷入了一種玄奇的狀態中。
而陳亦也若有所悟。
一路行來種種,都在心中掠過。
說到底,他雖說現在已經得了聲聞四果。
實際上水份太大,簡直比地星都水。
聲聞四果,初果超凡入聖,可見聖道法流。
已是先天臨門之境。
二果,斷除見惑,也就是世間種種煩惱、種種錯誤,人前稱聖。
所以,聖人之所以為聖,就因為他能看透世間萬物的表相,少了許多煩惱,也很少犯錯誤。
三果稱阿那含,那是真的聖人無憂,聖人無錯,真正斷盡了世間一切煩憂的聖中之聖,已達先天之極。
再進一步,就是阿羅漢果,已得涅槃心體,萬法統歸一心,世間種種,迷障盡去,已無法可學。
只能靈寄虛空,參天地不朽之道。
道稱太乙,取道之無形無跡。
佛言金身,取金性不朽。
無論是道之無形,還是金性不朽,都是大道本性。
殊途同歸。
實際上,陳亦雖得了阿羅漢果,但除了阿羅漢的一絲不朽本性外,他完全沒有一絲阿羅漢境界的神通威能。
別說阿羅漢,就是聲聞初果,也不過是勉強達到。
而且,他說是禿了頭,披了袈裟,受了戒律清規,也行了涅槃之道,說到底,他修行的道路,根本和佛門背道而馳。
倒有些像道門。
行的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道路。
束心,藏精,不漏,都是固本培元之法。
到最後精完氣自足。
這氣,是血氣,是精氣,是生靈命性所繫根本。
而並非僅僅只是武學之中所說的內氣、真氣。
氣足神固,可顯人身大寶之妙。
人身之妙,密藏穴竅,如周天星辰。
氣滿圓融,循經脈而動。
開竅通穴,行遍周天。
此為顯、密、圓、通,四境。
氣過周天,諸氣圓融,貫通玄關一竅,直達紫府仙台,波羅密梵剎。
玄關也稱元關,此所謂五氣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