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進一步的人才培養方面,華夏這方面相比歐美還有一些差距。
說到底,在這方面華夏的時間還是太短了。
哪怕吸引一部分有水平的學者到華夏的高校,也依舊不夠,在底蘊這方面終究難免欠缺。
在碩士點、博士點方面,華夏都很謹慎,卡得比較嚴,到現在為止碩士、博士的含金量還比較高。
社會一直有一種聲音,便是實行12年義務教育,也就是將高中也納入義務教育範疇。
每年總是會有人放出謠言,說中考要取消了,高中要併入義務教育,實行12年義務教育。每次這種訊息一出,不知道多少家長歡呼雀躍,恨不得馬上就取消中考。
但是實行12年義務教育,也面臨著很多問題,首先是延長義務教育需要大量投入,財政壓力比較大,以目前的情況難以承擔。再者,高中階段教育與義務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設定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需要審慎研究論證。
其實在生活中,普遍可以發現,有些人就是不喜歡讀書,上課就喜歡走神、開小差、睡覺,學習成績一塌糊塗。哪怕中考無法讀高中去讀職業學校,可是全國職業學校普遍是沒有人喜歡讀書學習、參加高考。目前職業學校辦的比較好,普遍是那些教當廚師、理髮師、開汽車開弔車、維修汽車等等。
這些還可以交給學生一些使用的,出來工作有一技之長。
而更多的實際上是亂七八糟,各種亂象都有。
還有人說,中考是應試教育的罪魁禍首,取消中考就能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在義務教育階段,‘減負’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壓力真的能透過取消一次考試來解決嗎?
根本沒有那麼簡單!
統一考試雖有弊端,但至少給了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孩子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如果改為其他選拔方式,那麼必然加劇教育不公!
這一點,海外早已有樣本。
普通人要是信了一些磚家的言論,以為取消了自己就能上大學、上好的大學,那隻能說很傻很天真!
為何一些富裕家庭會把孩子送去國外讀大學?
絕對不是因為他們的孩子是天才,學習成績好,純粹是因為大部分人假如透過高考根本無法上名校,甚至連上本科大學都做不到,不得不花錢去國外讀大學。
為何這些年,海龜越來越不吃香了?
無他,純粹是真金不怕火煉,海龜的濾鏡已經消失而已!
劉韜沒有在兩會期間,接受有關於教育方面的話題採訪。
華夏需要的是一種更科學、更全面的評價體系,既減輕學生過重的應試壓力,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需要教育體制的系統性變革,絕非一蹴而就。
教育,需要遠見和耐心。
教育關乎國家發展、民族未來,需要高瞻遠矚、統籌謀劃。任何改革都不能急於求成,一定要立足國情、釐清利弊,穩妥推進。
就像盤山集團體系的學校,從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再到大學,在改革方面也從未停止過,現在很多建議,根本就行不通。
各種情況,其實都是有試驗樣本的,也都在不斷的總結,行不行其實很清楚!
就像現在社會還不知道,而盤山集團系統的學校,已經探索職高分流好幾年了,這也是職高分流的一個探索。
當然除了醫療與教育之外,節能減排也是一大熱點。
這也是關係到應對氣候變化,從之前開始,各地區、各部門就被要求認真落實上面的決策部署,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加大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而進展方面還是很可觀的。
與之相同的還有環境保護,不管是大氣汙染也好,固體汙染也罷,亦或者是水汙染,這些年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治理。
生態發展愈加得到重視。
可持續發展成了人們的一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