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 (3 / 6)

幾人坐著馬車來到了新民報館。

剛一下馬車,眾人即覺得此處氣象不同。

換了京裡一般衙門那都是門禁森嚴,石獅子把門,還有鼻孔朝到天上去的門子。但是新民報館卻是不同,這裡幾乎沒有門禁,旁人是隨意進出。

眾人問路上樓,但見沿途上的編輯各個都是一副煙熏火燎,好幾日沒睡的樣子。

就算是出身如翰林,也是大致如此。

眾人都是專心致志,心無旁騖,一心都關注在手上的稿子裡,如此氛圍是郭正域他們在其他衙門裡都沒有看到過的。

不久他們在主編室裡見到了方從哲。

方從哲現在可謂名聲在外,經孫承宗之手後將新民報經營的有聲有色,眾人能拜見他都是高興。

不久旁人都退了出去,只有方從哲與郭正域二人留在房中。

正如郭正域不知何時與孫承宗疏遠的,他與方從哲也是不知何時接近的。

作為一名傳統讀書人,郭正域在入仕之初還有些道德潔癖,故而他與孫承宗往來密切,相反對於心思深沉的方從哲少了來往。

但後來林延潮將方從哲引薦給郭正域,故而二人也漸漸拉近了關係。

二人關門說話商量大事,方從哲道:“恩師現在之處境並非太好。”

郭正域嘆道:“我不明白恩師非要提出復張太嶽名位呢?”

方從哲道:“此事說來話長,恩師曾言前兩年面君時,聖上引太祖之言告誡,元朝以寬失天下,失在太寬,相反秦失天下在於猛,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故太祖濟之以猛,取寬猛相濟之道。”

“太祖濟之以猛,因此廢宰相設錦衣衛,以空印案等整肅貪官汙吏,即位三十一年,無一日倦怠,整頓國事,美命你如何看來?”

郭正域道:“寬猛之道在於裁量,不可一味以猛,也不可一味以寬。更不可各以寬猛為久持。這正如弓弦一緊一鬆,方能百步穿楊!”

方從哲拍腿讚道:“正是如此,難怪恩師常稱眾門生中你最能領會他的心意。”

郭正域笑了笑,林延潮縱是心底如此想,但也絕不會在弟子面前說出此言。

但見郭正域道:“哪裡及得中涵,咱們繼續說。”

方從哲道:“嘉靖年時,世宗以君王獨治天下,是以為猛;隆慶時,穆宗性子寬和,以君臣共治天下,是以為寬。而本朝到了張江陵後,也是天子獨治天下之局。”

“當今天子確實以猛治天下。”

方從哲道:“其實不然,這爭國本之事鬧到現在,逼退四位首輔,十幾員部堂,一百多名官員被罷官流放充軍,百官與聖上早已離心離德,譬如顧憲成,鄒元標公然抨擊朝政。如此風氣之下,皇上已不能一人獨治天下,但卻又不肯君臣共治天下!此乃當今天下之巨弊也!”

郭正域嘆道:“中涵所言極是!聖上魁柄獨持,卻又不趁此將大小政務整頓一番,中外人心收拾一番,朝廷二百年固結之人心,一朝令其渙散至此啊。”

方從哲道:“不,以聖上之聰睿肯定早就看到了這一點。皇長子性子溫和,頗有穆宗之範。今因爭國本之事,得到百官擁護,將來為君,也是君臣共治天下之局面。”

“聖上讓皇長子出閣讀書,心底早就明白這一點,儲位之事拖延越久,大臣們也會更傾心於皇長子。”

郭正域聞言暗暗佩服,論見事之明方從哲還在自己之上啊。

但他沒有明面上道出而是道:“所以依中涵兄所言,陛下不是不肯君臣共治,而是在位之時不肯有君臣共治之局。”

“沒錯,”方從哲點點頭道,“當今天下唯有寬,才可濟之救之!用寬之必要君臣共治!這也是恩師之所以不肯入朝為相之因了。”

郭正域點了點頭。

方從哲笑著道:“其實恩師等一等也好,恩師自萬曆八年中進士以來,拜為宰輔用了十四年。時日太短,如同年不過四五品之間。反觀沈四明則他的同年鄉黨都在朝中身居高位。而且恩師一路從翰林院至禮部,沒有吏部任過官職,而輔臣中趙蘭溪,沈四明都曾在吏部任官,這點又是不如。”

“這一番廷推,滿朝官員推舉他上去,乍看是因平倭之功,實因他能直言規勸天子。在皇長子立儲之事上建功!如此一旦入閣必有聖上有所衝突,如此何談君臣共治呢?故而復張太嶽名位乍看是一事,但其實是此一事不成,則無一事成!”

“我今日方才真正明白恩師之苦心。”郭正域道。

方從哲道:“那麼美命這一次進京為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