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 (4 / 7)

當初潞王在河南被林延潮搞得灰頭土臉,一度要往湖廣就藩。但後來潞王每日寫信向李太后哭訴,終於天子還是因李太后所請,將潞王又遷回就藩河南,為此又多花了朝廷幾十萬兩銀子。

李太后終究已是失勢,又兼言官屢有彈劾潞王來向天子表‘忠心’,因此潞王這一次就藩後,實比之前已是收斂許多。

去年林延潮成為首臣,潞王甚至‘不計前嫌’還送了三千兩銀子,一對翡翠作賀。

林延潮退了銀子,但還是大度地收下了翡翠。

“沈泰鴻這一次截留了給潞王的祿米,潞王也知這沈泰鴻背景不小故而沒有造次,但聽聞河南巡撫對沈泰鴻這樣‘打擾’親王之舉甚有不滿。”

林延潮聞言雙眼一眯,撫須道:“今年河南旱情到了這個地步,這個河南巡撫不去憂民,反而還擔心起親王的租子起來,立即以我的名義寫信給河南巡撫,告訴他今年河南賑災之事不許有任何差池,否則聖上怪罪下來,他擔待不起。”

“那沈泰鴻那邊?”

林延潮道:“由著他放手去做!”

陳濟川問道:“相爺,是不是要讓沈泰鴻在河南弄得不可收拾,再以此作為沈四明相公的把柄。”

林延潮微微笑道:“如此粗淺的手段,豈能對付得了沈相公……當務之急還是……”

“阻王太倉回朝?”

“是河南,山西之旱情。”

次日,林延潮上表天子言河南,山西大旱,懇請天子收回派往兩省的礦監稅使,以利各地商人輸米進入河南,山西以緩解災情。

林延潮疏奏入,天子不聽。

於是林延潮上疏請辭,辭疏上雲,臣入閣三年來,言以事功振興國家,但卻無一功有益於國家,尸位素餐莫過於此。

天子下旨安撫林延潮言,卿平播,退倭之功,天下皆知,何言無一功。

對於林延潮的辭官,天子不允。

時人云,林延潮有去意。

淮安府。

起明朝起漕運以來,這裡是天下最繁華之地。

此乃漕運總督,漕運總兵駐地。

由南北上的漕船到達淮安後,先要在此接受漕臺衙門的盤查,千萬艘糧船的船工水手、漕運官兵在此停留。

同時南來北往的商人在此進行貨物交易,漕船在此卸貨或者載貨。另外城中還設常盈倉兩處、常平倉兩處、預備倉三處、莊倉五處,作為漕糧儲備之用。

每到了漕運旺季,城外碼頭皆是腳伕販夫,貨物堆滿碼頭,城內鱗次櫛比的店肆酒樓,市不以夜息。

但這樣繁華之下,卻由極大的腐敗醞釀而生。

當時由四石米完一石漕米之說,也就是朝廷至少要花費一千六百萬石糧食,才能辦出這每年四百萬漕糧。

首先是辦漕的州縣官員貪汙。

其次是種種漕規,每經一縣盤剝一道,過淮時,有淮規,抵京,有通規,交倉,有倉規,過壩,有壩規,通閘,有閘規。

到了清朝光緒年間買洋船火輪,由河漕改為海漕,並僱商人經辦,朝廷竟每年節約了一千萬兩辦漕銀。

可即便如此,仍抵不過漕運派的強大能量,清朝最後又從海運回到了漕運的路線上。

一直到了庚子賠款時,清朝實在無錢可用,才正式廢除了漕運。

現在的淮安城內,因漕運利益帶來的一等畸形繁榮。

這是在沿河州縣身上敲骨吸髓而帶來的。路上漕員官轎往來,儀仗幾乎如欽差大吏,飯肆酒樓里正通宵達旦擺著酒宴,穿戴綢衫的商人們透過掮客結交辦漕官員,也有一擲千金的貴公子摟著衣著綺麗的女子飲酒聯詩。

一場酒宴過去,下一桌隨即擺上,至於吃不完的飯菜隨手倒去,引得一堆乞丐爭搶。

酒香食香揉合成一等糜爛之臭,飄散在淮安城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