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 (2 / 3)

“其次在於船,我山東所造海船已可有千料之大,雖不如閩浙商船,但也可以航海。當年元都於燕,仍能從江南以海船運糧,為何今日不可呢?只要海運一行,那麼維持運河之費,治理黃河之費,疏通河道之費,拉縴之費朝廷都可以省下來,如此不僅可以豐國庫,也可以解民困。”

翁正春,史繼偕對視一眼。然後史繼偕道:“畢兄所言極有見地,這麼說也是支援海漕,但為何反對我們二人呢?”

畢自嚴道:“既是海漕有如此多之便,為何本朝至今都不能推行呢?二位可想過嗎?”

“當年河督王臨海嘗以海運試之。”

畢自嚴笑了笑問道:“那麼兩位可知王臨海為何提及行海運之策?”

“不是利國利民嗎?”

畢自嚴笑道:“兩位只知其一,當年王臨海為何提議要開海運,其因在於黃河改道,故而朝廷提議在萊膠開運河,但是王臨海時為山東之大員,若是在萊膠開運河,必消耗我們山東地方之大量人力物力,故而才出面反對,並非是從利國利民考慮。”

翁正春,史繼偕聞言都是恍然。

“其實當時張江陵在閣中乃持論支援實行海運,但兩位可知為何後來當國時又更張不許海運嗎?”

張居正乃是名臣,當初他為閣臣時支援海運,為何到了為首輔的時候卻改變了主意。

二人再度虛心請教。

畢自嚴道:“因為要建海船必取木於湖廣,張江陵是湖廣人,他聞之建造海船必弊家鄉,故而改了其初衷。其間說白了,其實並沒有以海漕解河漕之困,解民倒懸的想法。”

翁正春,史繼偕聞言都是默然許久。

翁正春嘆道:“原來其中那麼多隱情,我算明白了。畢兄真是高見!”

“那畢兄以為當如何?”

畢自嚴道:“我是山東人士,但無運河如何有聊城之繁華呢?我苦想多年,要革漕弊,在於不讓地方食漕利,如此不如以一利更一利,這才是辦法。”

史繼偕目光一亮道:“就是為何當年開萊膠運河,不利於山東,故而要以一利更一利。”

畢自嚴點點頭道:“正是這個辦法,其實說來也蠻令人喪氣的,什麼解除民困,朝廷上的官員哪個想到民困,以往的漕督也不是沒有好官,就比如當今的付漕臺也不是如此,但卻為遭到彈劾。至於其他的漕督,為保住烏紗帽,不少只能與地方官吏同流合汙了。最後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啊!”

翁正春聞此搖了搖頭,史繼偕倒是握緊了拳頭,最後無奈嘆了一口氣。

就在這時突然船身一晃,三人還以為船是觸礁擱淺了,一併走出船頭看情況。

原來一艘漕船搭上了客船,從漕船船上跳下幾名運兵當即道:“此船已被朝廷徵用了,你們一會下船去!”

聞此其他走出船艙看熱鬧的乘客一片譁然,紛紛道:“我們還要進京呢!”

“我要進京作生意!”

“我回鄉探親!”

那幾個運兵罵道:“呱噪什麼?你們的事再大有朝廷的事大了嗎?”

船老大出面道:“這位軍爺,你們徵用我們的客船,我們沒話好說,但總要有個理由吧!”

那運兵道:“屁話,沒有理由,老子會亂來,告訴你們前面的運河淤了,不能走漕船。所以我們已是知會了地方州府,徵用沿河船隻分次撥減漕船上的貨,所以你們的船被我們借用了。”

船上聞言譁然之聲更大,船老大也是道:“這位軍爺,若是北上運漕糧進京,小人絕對沒有二話,但是你們是南下,船上哪裡來得貨呢?”

運兵聞言就是一個耳光抽在了船老大臉上。

那運兵罵道:“你算什麼東西?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老子叫你們的船運貨就運貨,哪裡來得那麼多話說?”

“還有你們這些人,再敢說話,信不信老子徵用給漕船拉縴!”

乘客聞言都是敢怒不敢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