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笑了笑,在眾人的目光中毫不猶豫地在陸光祖的名字下面寫了第一個‘正’字,然後在石星名字下寫了一個‘陪’字。
寫完之後,林延潮抬起頭。
在場三人都是久經風浪了,絲毫看不出異樣來。
林延潮將筆擱在一旁,負手走下了臺階。
緊跟著林延潮邁上臺階的自是刑部尚書陸光祖,二人交錯而過。
林延潮回到自己位子,面色波瀾不驚,若不出意外的話,二人的票數已是變成四比二。
下面的官員依次上前於堪任貼上題畫,從尚書,侍郎一至到各部郎中,員外郎,這廷推吏部尚書就是如此,哪怕你是一品大員,但也只能在堪任薄上寫一個正字。
相對而言即便你是一個不起眼的從五品員外郎,但只要能在堪任薄上寫一個‘正’字,也足可自豪了。
即便是尊為吏部尚書,但也是我等小官選出來。
為什麼京官比外官高一等?原因也是在此。
因此有了廷推制度,所以官員們最討厭的就是天子不用正推,改用陪推,此舉無疑是犯眾怒的。以陪推被欽點的官員一般也不敢就職,以免得罪人。
當然廷推此舉經常有官員在其中暗箱操作,也是傷害了皇帝的權力。
崇禎就很討厭正陪推,故而他對於推舉上來的官員採用抽籤的辦法來決定。
清朝皇帝也曾在御批裡說‘簡拔出自廷推,實為明代弊政’,‘用人乃馭下大權,太阿豈可旁落’。
列位官員題畫完畢,吏部的官員當即統計票數。
最後公案前由吏部官員唱票。
“戶部尚書石星正字三十二,陪字五十。”
“刑部尚書陸光祖正字三十九,陪字三十三。”
“工部尚書舒應龍正字七……”
……
塵埃落定,吏部官員將以廷推的結果上報天子聖裁。
此刻次輔許國的臉色變換一二,掃了陸光祖一眼,隨即拂袖遠去。
而石星神色有些蒼白,也是默不作聲離去。
至於陸光祖微微一笑,一旁的官員也不會在這時候向他道賀。萬一天子用了陪推的石星,而不用正推的陸光祖,你這不就成了烏鴉嘴。
所以眾官員們離去時都是默契地向陸光祖拱手,沒有說什麼。
至於林延潮也是與陸光祖心照不宣的對視了一眼。林延潮也知道陸光祖這一次贏得很懸,當然也正是如此,才顯得自己這幾票舉足輕重啊!
現在只等著天子的聖裁了。
此刻申府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