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 (1 / 2)

洪塘鄉永安裡,往西到省城西門,莫約十里出頭的路程。

閩水至洪塘鄉分流出烏龍江和洪江兩條支流,從永安裡至縣城,要渡得是洪江。洪江上多氾濫,巡撫,鎮守中官多次在河上修橋,先是浮橋,後是石橋。北宋鹹平三年曾建好一石橋,稱洪一橋,宋紹興七年建造洪二橋。但洪二橋已於明成化十一年被洪水沖毀。

僅餘下洪一橋,因地近洪山,也稱作洪山橋。過了洪山橋就是官道,也是入閩官道衫關道的終點。

橋旁有一集鎮,稱為洪山集鎮,埠頭上停著建寧延平兩府來的貨船。

埠頭上稅課局的關口,挎著腰刀的巡欄維持著秩序,穿著短褂的商販,伸出無數雙攥著銅錢的手,在那排隊捐稅,巡檢司的弓兵拄著槍,無精打采地站在那,也懶得盤查了,只是偶爾才呵斥一番不守規矩的百姓。

走過了渡口,過了古廟西禪寺,又行了一段路,省城的西門漸漸清晰起來。

官道邊的接官亭旁,停了五六頂轎子,還有一溜的騾子,駕馬,套車遠遠的排在後頭,不說佇立的官兵,僅是轎伕馬伕就有上百人。

二三十名官吏,穿戴一新,官服上各種補子的圖案聚在一起,好似進了百鳥園般。

他們拱著手候著在那,不時伸長了脖子,朝官道西面眺望,不知候著哪位大員駕臨。看那些官吏此起彼伏打哈欠的樣子,看樣子他們比自己還早起。林延潮多量了幾眼,幾名官兵就吹鬍子瞪眼,虛抽馬鞭,嚇得大伯立即將林延潮的頭強行扭了過去。

省城在嘉靖三十八年時為了防倭重修過,重新包磚,外增了敵臺,挖了塹濠,城週三千三百四十六丈有奇。城門前最雄偉的還是一排排進士牌坊,這是侯官,也是府城的驕傲。

乘著日頭還不毒辣,百姓們趕著進城,城門口巡檢,官兵盤查行人,弄得大半進城的百姓都只能堵在城門口。

在林延潮眼中城牆在越來越高,官道也是越來越擁堵,三人只能放慢腳步。

道路兩旁頭上插著蛇簪,褲管彎得一邊高一邊低的疍家娘,雙手高舉著魚筐,沿街兜售。菜販子們則是挑著擔子,揹著籮筐,只想挑城去,這樣一擔就能多賣個幾十文錢,但他們得事先指望課稅局少盤剝一些。

各色牙子吆喝著各種調子,吆喝生意,在他們背後跪著好幾排面黃肌瘦,衣裳不整的男男女女,每個人蓬亂的頭髮上都插著草標。

麻衣上滿是跳蚤的乞丐託著碗大步從牙子面前擠過,遇到穿著富貴點的人家,就蹭過去乞討,若是不給就髒他們衣裳。

與百姓越貧瘠,城下越畸形地繁華,越靠近城門,官道兩旁人眼越多,屋簷幾乎垂到眼前,民居鱗次,魚鹽成市。一高一低的叫賣聲,始終就沒有在耳邊停過,兩邊的攤販都將攤子擺到路肩,五丈寬的官道只剩下一半。

省城的繁華,倒是重新整理了林延潮閩中貧瘠的印象,但是想想也是釋然。

省城是什麼地方,機關辦事衙門的囤積之地。

關關自己說得上的衙門,這城內就有巡撫衙門,布政使司,鎮守中官,總兵府,分巡福寧道,分巡武平道,按察院,都轉運鹽使司,總兵府,此外還不算上府臺衙門,閩縣,侯官縣兩座縣衙門。關關這些衙門裡的官吏,隨員,差役,親屬估計著就要上萬人了吧。

“大人,行行好吧!讓我們進城去,不然我們一家都要餓死了!”

城門口幾千名遭了洪災的流民,想要衝進城去乞食,結果被官兵們亂棒打出了。

這次閩水氾濫,餓死了多少百姓?多少百姓流離失所?閩水上游每日飄下多少浮屍?

見到這一幕,林延潮不由拳頭攥緊,卻被林高著拉過,低聲道了一句:“莫要多看!”

被林高著這一聲,林延潮一醒,自己不過是個孩童罷了,無力改變些什麼,何況眼下他還有一場官司要打。

省城共有七個城門,少天子駐蹕的京城兩個,城門處有甕城重關。抬起頭高大而黑沉沉的城樓子,雄偉聳立。

排隊搜身過了城門洞後,林延潮來到省城城內。城內城外另又是一番風景。省城重地,官府自是要********。

城西西湖上的舟舫,絲竹悅耳,透著靡靡之風,城門樓旁是城門廟,香火鼎盛!

城內大小道路委巷縱橫,店鋪宅院以千百計,內河引自洪塘江,經城西西湖,由西門旁的西水關入城,城中河數十曲,縈迴於民居前後。

河道兩旁遍栽榕樹,柳樹。從西門兩側水關進入的敞口船,順著內河直接劃入了城內。翠綠如綢的榕樹下,撐篙的船孃,穿戴著鮮豔的衣裳,從眼前划船而過。

林延潮記得在翻看秀才老爹的藏書裡,曾有一句描寫北宋時省城繁華的詩句,百貨隨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戶垂簾。

大伯在侯官縣衙幫閒,對城裡也是門兒清。他向第一次進城的林延潮比劃道:“西門前這條橫貫東西的大路叫西門大街。沿著西門大街一直往東走,過了定遠橋,這是去布政司衙門,府臺衙門,都轉運鹽使司的路。咱們要去的侯官縣衙,在城南通賢坊,烏石山腳下。”

“你放心,到了侯官衙門,就是我的地盤了,到時候我罩著你。”

大伯大言不慚,立即遭來林高著的訓斥:“你幾斤幾兩,你爹我還不知道。就你那幾個狐朋狗友的,能幫得上什麼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