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明白總經理的意思,不惜一切手段阻止遠大回籠資金,那樣的話,將會不戰而勝,遠大還會損失慘重,至少短時間內沒有一戰之力。
惠農的業務員不針對農戶,只是跟經銷商有聯絡,所以這件事只能透過那些經銷商來做。
這就是總經理問朱虹跟他們熟不熟悉的原因。
坐在回淮北的車裡,朱虹皺著眉頭思索該怎麼辦?
這個事必須得做成,不然什麼都完了!
高峰期結束,戰況終於落下帷幕,遠大化肥一躍而起,佔有了百分之六十的市場。
這場翻身仗打的痛快!
張小白坐在辦公室裡,在本子上寫著概括總結,哪裡做的不足哪裡需要改進哪裡有需要完善,一條條羅列其間。
進步總是從自我批評開始的,看到不足之處才能有上升的空間。
寫完後,張小白燃起一支菸,走到視窗處看著外邊的風景。
春意盎然,心情愉悅。
如今覆盤,其實整個計劃來源於一個思考。
在商品質量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客戶最在乎的是什麼?
瞭解到這一點,才能想辦法搶奪惠農的地盤。
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鄉野村夫,大多數消費者最在乎的是價格,是手中能省多少錢,省的越多越好。
那麼貌似只能透過降低價格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但是有一點,惠農集團也可以用這一招。
張小白早就想到打價格戰並不是一個好方式,他根本沒有權利這麼做,對於遠大的消耗太大,而且前景未知。
既然打價格戰行不通,該如何讓他們感覺佔了便宜?
免費給他們行不行呢?
確切的說不是免費,是讓他們先免費用三個月,然後再給錢。
其實對於農戶來講是一碼事,錢終究是要給的,但對於遠大可就不簡單了,需要準備的和承受的太多。
重要的一點是,那些消費者是否在乎這樣的方案。
反反覆覆考慮,也認真做了調查,張小白為此專門下鄉跟老百姓聊天試探,最後得出結論,這種方式應該很見效。
為什麼?
這是一個心裡作用,普通大眾看得都不遠,能眼麼前不花錢最好,能佔多大便宜佔多大便宜,至於以後,那就再說以後了。
這是普通老百姓最直觀的想法。
也是張小白認真調查的結論。
最終這樣一場戰鬥能順利打贏。
遠大集團打的口號是“遠大化肥不要錢!”
這個不要錢太有誘惑力了,儘管有著虛假宣傳成分,但可以將大多數農民彙集在一起。
他們肯定關心質量,因為前期的價格戰中遠大已經佔有了一部分市場,質量已經在使用者中得到了認可,所以這一點不會有問題。
其實遠大的價格戰不是跟惠農打,而是跟那些小廠家打,要的是擠佔他們的市場。
從那個時候起,這個連環計就開始了,
至少目前看,結果還是很順利!
一個月前,張小白隻身去燕京,私下裡見了姚遠和杜夢妮,並且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件事必須要經過他們的支援才行。
聽完後,那倆人久久沒有言語,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過了很久,姚遠緩緩點點頭,然後兩個男人看向了杜夢妮。
整件事情,杜夢妮才是關鍵。
當時張小白問她遠大為什麼不融資不上市不貸款,她說是爺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