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一戰,戰火燎原,死傷慘重,宋留最終因寡不敵眾,慘遭大敗,向章邯乞降,但章邯卻因為宋留曾是陳縣縣令,不能為秦國盡忠,死守陳縣,反而投靠陳勝而將他交給胡亥處置。
在南陽修整兵馬數日,平復一些不肯歸附之地,章邯再次踏上東進的征程,此時,浩蕩的秦軍在穎陰縣屯兵,等待後勤補給,並修整數日,準備再次討//伐陳縣,將張楚政權徹底擊潰。
此時的章邯可謂身經百戰,名揚四方,各路義軍聽說章邯的名字,無不倍感憂慮,嚴加守衛,深怕章邯的討//伐目標中,有自己一個。
秦軍大營在穎陰縣南三十餘里的地方紮下大寨,共有三座營盤章邯的帥帳座落在兵馬最集中的中軍之中四周防禦極為嚴密,此時,章邯站在地圖前,目光深邃的看著地圖,他此時已算百戰將軍,心中的傲氣不可言喻,處在各地的亂軍對於章邯而言,都是螞蟻,只需自己動動腳,便可叫他們悉數斃命。
見章邯凝視地圖,久久不語,司馬欣走上前,拱手道:“將軍若攻克陳縣,下一步有何打算?”
章邯被司馬欣打破沉思,抬頭看向司馬欣,短暫的對視,章邯看出,司馬欣一定是有什麼話要說,他不禁爽然大笑道:“長史有話不妨直說,不必拐彎抹角。”
被章邯看破,司馬欣點頭笑了笑,沉思片刻,司馬欣沉聲說道:“聽聞,羋景駒是楚國偏族後裔,雖談不上正統,卻遠遠要比陳勝更得民心,此時,他已得秦嘉扶持,自立楚王,我認為,他才是楚國真正的精神支柱,區區張楚政權,雖由呂臣延續,卻已是強弩之末,不足為懼。”
見司馬欣真正憂慮的,是羋景駒而不是李良,章邯不禁仰頭大笑,笑聲中,更多的,是輕蔑,此時,他已推開地圖,看著司馬欣,朗笑道:“這二者,在我心中皆不足懼,我會先伐陳縣,再擊郯縣,他們之間誰先滅亡,只是看我心情罷了。”
說著,章邯再次仰頭大笑,司馬欣略顯擔憂,在旁輕聲提醒到:“將軍,驕兵必敗,您……”
司馬欣的勸告沒有得到章邯的認可,反而使他不悅,此時,章邯怒視司馬欣,斥道:“你如何變得這班膽小,此事我心中已有主意,你再莫多言!”
章邯感到了自己言語中的冷漠,他趕忙補說道:“擊敗呂臣,也是對楚國的一種震懾,所謂殺一儆百,不戰而屈人之兵,此為上策,也許,張楚政權的滅亡會引來楚國的恐懼和投降呢?所以,長史大人不必把事情想的太過複雜。”
見章邯如此說,司馬欣也不好再勸,卻在這時,一名縣尉帶著兩名士兵快步走入,拱手道:“大將軍,外面有一人自稱邯鄲守將李良,前來相投,此刻在營外等候,請大將軍發落。”
章邯聽後不禁仰頭大笑,李良弒主的事情他也有所耳聞,此時,他居然來投靠自己,這種機會,章邯當然不會錯過,此時,他看了看校尉,大笑著令道:“帶他進來吧,本將也正想會會他呢!”
縣尉唱諾離去了,這時,司馬欣也拱手道:“既然大將軍有事,我先告辭了。”
“欸,這是公事,長史大人怎能離去呢?不妨隨我會會此人。”章邯笑著拉住司馬欣,司馬欣見章邯如此,只得回禮道:“既然大將軍有令,卑職恭敬不如從命了。”
章邯與司馬欣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幾名親兵走入大帳,整理一番,這時,帳外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很快,李良被幾名士兵帶入,剛剛入賬稟報的縣尉上前拱手道:“將軍,此人就是李良。”
章邯點點頭,還沒等章邯開口,李良已走前一步,拱手道:“罪將李良,見過大將軍。”
見李良如此,章邯不禁笑問道:“說說看,你何罪之有?”
李良單膝跪下,一副懺悔的樣子,嘆道:“罪將本河北將領,只因叛軍勢大,一時貪生怕死,才會歸降叛軍如今每每思來,罪將懊惱不已,不敢奢望什麼,只希望大將軍能夠原諒罪將曾經的過錯。”
李良的話,只不過是他歸降自己的說詞罷了,並沒有什麼誠意,但章邯考慮自己麾下乏人,眼下,不得不收錄他,鞏固自己的實力,只得笑著起身,迎上去笑道:“李將軍能夠迷途知返,可喜可賀,大家都不是聖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只要能夠迷途知返,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章邯此時已扶起李良,在他肩膀輕輕拍了拍,又道:“我這幾日正要向陳縣進兵,到時,李良軍可要為我打頭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