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肅副相提出“以紙代簡”,大司農楊褚出面表示提供足夠的財政支援之後。
“臣贊同!”
“臣等附議!”
丞相府,眾臣們紛紛表態支援。
目前,大楚最大的造紙作坊,是丹陽郡主名下的作坊,得利的是平王府。
第二大便是沈氏造紙作坊,沈家能從平王府小昏侯的手裡拿到造紙術,那也是相當不容易。
一個沈府外戚,一個平王府,兩家幾乎平分了大楚的造紙業。
誰去招惹他們兩家?
御史臺在這件事情上,根本沒法反對的,就算心裡反對,也只能沉默不言。
皇帝項燕然沉默。
頒佈這道政令,這相當於朝廷出面,給小昏侯洗白了。
可他也不能不批准,畢竟事關母后沈太后的親族。
而且,紙書用了這麼久,其中利弊也早就看出來了。紙書的好處,遠遠百倍於竹簡,越早推廣越好。
丞相府在時間上,拿捏的非常精準。
在這個節骨眼上,把“以紙代簡”拿出來作為一項重要的朝政推廣到整個大楚,誰也阻擋不住。還把御史臺的又一波兇猛進攻,給堵了回去。
皇帝項燕然淡淡點頭,道:“準!竹簡笨重不便,早就該淘汰了。頒佈朕的旨意,凡朝廷郡縣衙門,往來文書,一概以紙代竹簡。”
以紙代簡,令簡牘文書從此絕跡。
紙書成為官方檔案的載體,大楚民間定然也會很快完全流通起來。
這道政令,順利透過朝堂審議。
御史大夫孔寒友和眾御史們沉默了,他們感受到一種近乎窒息的壓力。
這就是門閥勳貴派,掌握的恐怖權力!
近乎碾壓!
王肅副相輕輕鬆鬆請求頒佈一個“以紙代簡”的政令。
相當於朝廷給小昏侯一個正式認證,表彰小昏侯做出巨大的貢獻,順手就把小昏侯以前的“汙名”給洗乾淨了,白白淨淨真乾淨。
想要批臭小昏侯“紈絝、昏庸”,從而批臭歲舉制,變得極為困難了。
這道政令,給小昏侯帶來的名望和錢財的好處之巨大,又豈是他們眾御史們能給予的?!
相比之下,儒派和小昏侯之前籤的第一份協議,就算把董賢良這個人賣了,一個縣令又能值多少錢!
孔寒友出奇的沉默,陷入了艱難的沉思,沒有做任何表示。
董賢良面色蒼白,身軀無力。
這大朝爭,太殘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