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史大夫孔寒友陷入了艱難的抉擇之中。
御史臺官員勢力還是太弱,在朝堂上人數太少。一旦丞相府眾官員們上下一致咬定“歲舉制”沒問題,反對改成“中正制”,他根本沒有辦法。
可是,皇帝已經下了死令,今日必須攻破歲舉制。
否則,第一個上書的董賢良就成了衝鋒陷陣的犧牲品,肯定逃不了陣亡的命運。
丞相府必定事後算賬,董賢良丟了縣令的官職事小,只怕命都保不住。而皇帝也不會去管董賢良的死活。
他必須要批倒“歲舉制”,必須要徹底證明“歲舉制”不行。拿下戰功,皇帝才會保董賢良。
這需要一個源頭。
最好的源頭,就是殿試優甲“小昏侯”。
只要把小昏侯批倒,批臭,批的臭不可聞。那麼,其他舉子們連小昏侯都不如,自然全是一群庸才,把整個歲舉制都會臭掉。
這是唯一有機會,破掉歲舉制的突破點。
但是,御史們一旦攻擊小昏侯,小昏侯手裡可是有《大楚邸報》。小昏侯自己的戰鬥力也相當的彪悍,他反咬一口怎麼辦?!
必須讓小昏侯保持沉默,讓他不開口。
孔寒友下了決心,他伸出一根指頭。
執行一號方案!
很快,旁邊的御史便將這個暗示,傳遞了出去。
...
楚天秀在金鑾殿下眾臣之中,正在百無聊賴之間,忽然旁邊一名官吏朝他眨了眨眼,袖內遞過一卷紙來。
楚天秀納悶的接過來,開啟一看。
正是他和董賢良談的第一份協議,上面已經按了董賢良的手印。
小昏侯保董賢良,而董賢良要欠下一個人情。這是董賢良的“賣身契”,一旦簽了,就欠他小昏侯一份“天大的人情”,日後必須還。
裡面還夾帶了一張小紙條,“小昏侯,若在朝堂上有言語得罪之處,還請勿要怪罪!”
楚天秀笑了笑。
那三份協議早給他不就得了,他早就開炮,助儒派轟擊歲舉制了。非要在這朝堂形勢緊迫下,才肯交出這第一份協議來。
“行。我閉嘴,你們隨便罵!”
楚天秀答應了。
反正他小昏侯早就被罵慣了,多罵兩下也不會掉肉。這份協議讓董賢良欠下一個大人情,儒派是要為此付出巨大代價的。
楚天秀這邊一點頭,御史臺立刻開始炮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