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賢良怕裡面有深坑。
現在是看不出來。
可萬一以後,這大坑忽然冒了出來,他怕自己追悔莫及。
祖兒這邊,已經飛快的寫好了三份不同的協議,交給董賢良。
願意籤哪份,就簽字畫押吧。
“這三份協議,我且回去待恩師做了決定,再做答覆。”
董賢良慎重其事的收入袖內,恭敬一禮,心裡一團稀裡糊塗的疑惑,告辭而去。
楚天秀看他走了,不由微微搖頭。
這董老弟也不還價,這就走了。
董賢良還是太過持重厚道了一些,臉皮太薄,不會變通。這樣在官場上很難混啊!
當個儒家大宗師還行,但是當高官就難了,容易被人坑。
...
祖兒也頗為好奇,託著下巴,問道:“姑爺,我一直聽說朝廷上有一個勢力很強的儒派。但沒聽過儒教,您要到副教主來做什麼?”
“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啊!”
楚天秀搖頭,道:“你沒見這董賢良,神神叨叨的。很像一個人嗎?”
“像誰?”
祖兒疑惑。
“像李自然老神棍一樣啊!”
董賢良跑去秣陵當縣令,居然建個祭壇,去呼風喚雨。
他還吹噓自己求雨成功了,什麼陽氣少天就降雨,陰氣少天就大旱。
連李自然老神棍都不敢吹噓自己能求雨,他居然也敢去吹,典型的一副宗教做派!
就董賢良這個神棍的潛力,比李自然還猛。他這一發力,能就把儒學和儒派,給鼓搗成一個儒教了。
我估摸著,恐怕再過一些時候,董賢良研究完了陰陽祈雨術,就會在朝廷上書,鼓吹什麼‘陰陽、災異’說,鼓吹皇帝是‘天之子’。
那個時候,儒生們就會把皇帝奉為儒教的教主,盼著教主帶他們飛黃騰達。
天上掉一顆流星下來,儒生們都能吹成是‘天罰’,說這是出了人禍,才會天降災星。
這儒教,可不就這樣冒出來了。”
楚天秀說著,神情十分惱火。
儒學和儒家,其實在先秦時期,還是很老老實實的。
先賢孔子就很謙虛,他只研究“君、親、師”的倫理學說,說“敬鬼神而遠之”。
自己不懂的東西,孔子也不會瞎說,躲遠一點,閉嘴就好了。
可儒學一旦膨脹成了儒教,那就完蛋了。
成一門宗教學了。
宗教學,有干涉世俗的強烈傾向。
陰陽涉及到了天地,加了“天、地”進去,把“君親師”變成了“天地君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