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條件,有點古怪。
考核新官員的權利,一直都掌握在皇帝的手裡。哪怕謝胡雍丞相、御史大夫都沒法插手。
就算是御史大夫答應了,也沒用啊!
怎麼可能,第一屆主考官的位置,會落在小昏侯的手裡。
“這個你別管,皇帝那邊我自會去說。我只要孔大人和御史臺同意這點,他按手印簽名,就行了。”
楚天秀擺手道,“我幫你們廢掉阻擋儒生入朝堂的歲舉制,你們只需要幫我成為新制度的第一屆主考官,這筆交易很划算的!”
董賢良仔細掂量了一下。
這第二份協議,對御史臺很有利,但他和恩師,都給不了這第一屆主考官的承諾。
他不死心的問道:“那,我若是代表儒派,與你為盟呢?報價又是什麼?”
“我和天下儒派為盟的話,不僅僅助你們攻破歲舉制,還幫你們儒派大興。
但作為對價,天下儒生要一起尊我為副教主!
我也不佔你們多大便宜,十年為限,十年之後便不當了。”
楚天秀大刺刺的說道。
“...”
董賢良有點懵。
副教主?
什麼東西?
先秦時期,儒家是一個思想流派。只有孔子等一批先賢,帶著弟子傳播儒學。
到了大楚皇朝,朝堂上才出現了一個“儒派”。
但這只是一群儒生官吏們抱團的官場派系,底層儒生們相互扶持提攜,爭取進入朝堂為官,一展自己的施政理念。
從古至今,儒學就沒有什麼教派和固定的等級組織。
大楚儒派,也只是奉御史大夫孔寒友為領袖,哪有什麼教派組織。
沒有教,自然也沒有教主、副教主一說。
“別管這副教主是什麼東西。
我小昏侯跟儒派結盟,助你們儒派大興。你們天下儒生,見了我,就必須稱我副教主。就這麼簡單。
這個條件,要孔大人、你董賢良、晁方正,還有你們儒派官員的一些核心人物,都要簽字畫押才行!”
楚天秀根本不管儒派有沒有教主。
我就要你們眼高於頂的儒生,見了我小昏侯,就畢恭畢敬稱為我副教主。
儒派想和他小昏侯為盟,就要答應這個苛刻的條件。
“這...我且回去和恩師商量一下。”
董賢良感到牙疼。
他想不通,楚天秀為何惦記著一個徒有虛名,毫無實權的“副教主”。當了副教主,你也指揮不動儒派官員和儒生啊!
但此事太過重大,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小昏侯提出的條件太奇怪了,又是“欠人情”,又是“主考官”,又是“副教主”,眼光太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