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妙啊!”
“妙!”
司馬臨哪裡見過阿翁這般激動的樣子,在他小小的腦袋中一直以為,阿翁是全天下最有學識的人,
陛下都不如阿翁!
今日他才發覺自己錯了,司馬臨親眼看著阿翁被這些問題難倒,整日冥思苦想,頭髮都搔掉了許多,可卻被陛下輕飄飄的一句話解了,
太史公情不自禁,先把“天道無情,常與善人”這八字刻在簡讀上,生怕自己一會兒又忘了,
八個字刻得龍飛鳳舞,
刻下後,司馬遷心中的激動之情才算稍解,
天道是劉據,善人是伯夷。
司馬遷所言也正中劉據癢處,
伯夷位居列傳之首,被官方定調成了大漢好人,起到一個榜樣作用,
忠君,是忠於皇權。
忠父,是忠於宗法。
就像東方朔曾對劉據諫言的,要劉據加強中央集權,董師也不止一次提到過此事,劉據有集權的條件。
集權同樣是有利有弊的一體兩面,
往往古代國家要大舉改革前,皇帝都會先把散出去權力收回來,為的就是能大刀闊斧。
兩個問題,被陛下解決掉一個已讓司馬遷大為滿足,他不敢奢求兩個問題都能被陛下解決,
但,話到嘴邊又不吐不快,便試探性的開口,
“臣請問,那項羽到底該不該入本紀......”
此言一出,周圍肅靜。項羽該不該入本紀,司馬遷說的不算,
全天下只有一人說了算,那就是正統繼位的劉家皇帝劉據。
項羽該入本紀否,涉及到大漢政權到底是從誰處繼承而來的問題,以及更重要的問題....
秦是劉邦滅的?
還是項羽滅的?
秦朝若是劉邦滅的,那項羽就不該入本紀,
反之,秦朝為項羽所滅,項羽就該入本紀。
此事除了劉據以外的任何人都沒法定調,
司馬遷心中忐忑,生怕惹怒了陛下,要知道,今朝距離高皇帝不過百年光景,高皇帝與項羽是死敵,
而大漢建國以來,也一直標榜著是代秦而立,故延續了五德終始說,
項羽其人,絕對是大漢碰都不能碰的話題。
劉據沉默片刻,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羽自稱楚霸王,滅秦後卻未稱帝,又未同夏、商、周般朝代延續,不應立為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