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之道,無外乎恩威並施。”
邊說著,劉徹起身,將父子二人中間擱著的案几拿到一旁。
漢時的桌案輕小,能隨意置放在地上或榻上,可用作寫字,亦可用作吃飯。劉據在大漢用最順手的就是案几,簡直就是懶人神器。
拿走案几後,豬熊之間再無滯澀,可坦誠相待。
“威,很簡單。
能打下天下者,就是最強的,誰手上的兵馬最多,誰說的算,
時人皆雲楚霸王萬夫不當,在我看來,他與高祖父完全不能相比,楚霸王是力勝,高祖父為武勝。”
劉據認真聽著,他與劉徹不僅是父子,更亦師亦友、亦君亦臣,關係複雜得很,所以劉據比任何人都清楚,
便宜老爹是真有兩把刷子!
每次聽劉徹所言,都能讓劉據有所感悟。
威,就是武力。
就如劉據所記得的一句話,國家是暴力機器。
很多道理英雄所見略同,即便是不同時空的人,同樣擁有相同的看法,只不過闡述的方式不同罷了。
“恩,想必你也清楚,我一直就對你說過,恩就是你賞賜的權力。”
劉據深以為然。
不得不承認,登基以來,他對便宜老爹的許多話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簡單來說,恩就是發工資的權力。
並不是人人皆擁有發工資的權力,這種權利只握在上位者手中。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臣子們吃的飯是皇帝給的。
進一步想想,發工資的概念還可以換一種說法,
劉據在心中暗道兩個字,
分配。
皇帝擁有分配的權力。
甚至說,分配的權力和手握武力的能力是一樣重要的,這就是便宜老爹口中的恩威並施。歷史無數次證明,光有打天下的能力遠遠不夠,還要有治天下的能力。
治天下要如何治?合理分配。
劉據手中有一把名為“皇權”的刀,這把刀可以殺人,也可以切肉,並且一定要殺人,也一定要切肉。
士、農、工、商,
劉據對“士”和“公”的分配方式是發工資、賞賜;
對“農”和“商”的分配方式則是稅收。
豐年,農戶能吃得起飯,那國家就多收點稅。
收成若不好,農戶在耕地上的產出僅能維持基本生活,那國家就少收點稅。
災年,地裡都長不出東西了,百姓活都活不下去了,國家就要救災,同時也要免稅。
以稅收來調節“農”“商”階層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