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魚露加入刀魚當中,竟然會有這等奇效。人工養殖的刀魚,卻能擁有堪比野生頂級刀魚的口感。”
浙源菜大師劉金平感慨道。
作為頂級的廚師,也是赫赫有名的美食家,自然也品嚐過正宗的長江刀魚。
原本他對這道菜沒太多期待,儘管決賽階段的食材都是優秀供貨商供應,但像這種規格的活動,野生刀魚這種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肯定是不允許獵捕食用供應的。
人工養殖和野生養殖,肉質口感肯定天差地別。
“袁枚曾經說過,刀魚要在每年明前左右吃才足夠新鮮,不僅肉質最為鮮美,魚骨也最為柔軟,入口即化,現在已經是冬天,沒想到依然能品嚐出三四月的鮮嫩魚肉口感,足以見得廚師對火候的把控已經登峰造極。”齊魯菜另外一位大師評委盧興感慨道。
兩位大師讚不絕口,已經說明這道菜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數了。
關鍵是在沒有鹽作為調料的情況下,能製作出這等絕妙的口感,讓人非常意外。
巴蜀菜大師評委靳承衛沒有發表言論,刀魚雖然味道不錯,畢竟太寡淡了一點。
作為巴蜀菜的擁護者,無辣不歡是對美食的基本界定。
一道菜如果沒有麻辣味,總會缺少靈魂。
但清蒸刀魚,的確是一道上佳之作。
即使沒有麻辣調味,但靳承衛依然願意給他高分。
再品嚐清蒸鰣魚。
魚肉入口,發現脂肪濃厚,有種入口即化之感。
按理來說,他應該不會喜歡這種清淡食物,但伴隨著咀嚼,口中的魚鱗滋味散開,一種認可的感覺油然而生。
靳承衛暗自心驚,驚的不是這道菜的美妙,驚的是這道菜改變他對非巴蜀菜的認可。
他一直認為麻辣是食物的極致,可以強烈刺激味蕾,讓大腦分泌出極為歡愉的激素。
其他的味道,雖然可以有效刺激神經,但沒有麻辣如此直接乾脆。
無論淮南菜還是浙源菜又或者齊魯菜,都無法喚起食客的食慾和味蕾。
靳承衛畢生都在研究麻辣的意境,但這道菜改變了他對“鮮”的認知。
剛才一瞬間,他覺得“鮮”超越了“麻辣”對自己神經的刺激。
並不是“鮮”比“麻辣”要低階。
而是,市面上少人能將“鮮”做到極致。
一道菜難以改變他的廚道之心,而蒸刀魚和清蒸鰣魚聯合制造出的效果,讓他顛覆了對“鮮”的理解。
靳承衛決定開始品嚐紅燒河豚。
喬智已經率先品嚐過,幾分鐘過去,他沒有任何中毒反應,大家現在都可以嘗試了。
入口的瞬間稍稍一抿,魚肉化渣,細膩的口感和飽滿的湯汁,充斥著舌尖和牙齒。
鮮甜酥嫩的口感在嘴裡翻滾,舌根有股濃烈的魚脂香刺激著味蕾,而濃厚的醬香又和清淡的魚鮮味綜合在一起,實在是美妙無比。
靳承衛的觀念再次被徹底顛覆了。
原來“鮮”可以達到這等鬼斧神工的境界。
長江三鮮,將淺水魚的優點,完全展現出來。
靳承衛收拾心情,已經
作出決定,要給喬智一個高分。
至於第四道菜,味道究竟如何,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