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藏大招把自己藏投降的奇葩行為,副總參謀和老崔只能用沉默來回應。
明明有更好裝備卻放在倉庫裡吃灰,寧願被敵人的裝甲部隊突成篩子也不願意提前訓練,這種顧頭不顧腚的策略實在是有夠離譜。
乳法於無形後,老毛子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緊接著便面露期待地對盟友們說道:
“左、黃,咱們來一起試試炮吧!”
“紙面上的資料哪有打幾炮來得直觀,我想親眼看看這門反坦克炮的威力。”
在老崔的認知中,日軍裝甲部隊更新迭代的速度較慢。諾門罕戰役之後,對方似乎只是升級了原有的坦克。
以九五式輕坦和九七式中坦的裝甲防護來說,它們根本無法承受這種47毫米的巨根。
這就意味著,眼前的SA37大機率沒有經過戰火的考驗。
再結合黃某人之前透露出的資訊,他有理由懷疑盟友剛剛給出的資料直接繼承於高盧雞陸軍。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問題就來了。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在測試新款武器時都有著不同的標準。
就好比法國人,他們喜歡用簡單粗暴的垂直均質裝甲板作為靶子。拿這種沒有角度的老實人裝甲測試反坦克武器,得到的穿深資料很難不摻雜水分。
相比之下,德三的全套流程就要嚴謹不少。
即使歐陸霸主法蘭西的重型坦克,從來不是以傾斜裝甲聞名。但日耳曼工程師們,還是會優先考慮用30度傾斜角的裝甲靶板測試武器。
畢竟歐洲大陸的地形可不僅僅只有平原,起伏的地面會導致炮彈入射角達不到垂直狀態。
本次實驗的所有武器,在未來都有可能會成為自家東線部隊的制式裝備。如此一來,老崔當然要拿出認真負責的態度,確保每一項資料的真實性。
盟友的請求,並沒有出乎黃河的意料。他先是跟副總參謀對視一眼,隨後便向不遠處的戰士下令道:
“同志們,準備炮擊!”
“目標,前方一百米、五百米、一千米的靶位!”
聞言,總部的炮兵立馬行動起來。
六名士兵迅速展開炮架,緊接著根據事前計算的諸元調整高低機和方向機,行雲流水的動作十分賞心悅目。
確定無誤,射手拉動開閂手柄,配合彈藥手裝填了一發特質穿甲彈。
“放!”
伴隨著指示紅旗的落下,炮彈筆直地朝著前方的靶位飛去,衝擊波將周圍的塵土以炮身為中心震起。
值得一提的是,SA37使用了橡膠輪胎和減震彈簧,整門反坦克炮在射擊結束後並沒有發生明顯位移。
轟!
一發入魂!
總部炮兵們非常穩健,並沒有因為首發命中就喜形於色。他們再次調整高低機和方向機,對準剩下的目標就地開火。
雖然還沒有親眼看到測試結果,但光是現場的動靜就足以讓老崔熱血沸騰。
彷彿那一發發炮彈並不是在打固定靶,而是己方的步兵在阻擊三號、四號坦克的前進。
炮擊結束後,靶場的同志在第一時間便將測試用的裝甲板送到了三人面前。看著三批被擊穿的靶板,老毛子的臉上盡是滿意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