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霸宋西門慶> 第七章 折家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章 折家將 (1 / 2)

當西門慶在東京城下運籌帷幄之時,西方邊境已是烽煙繚亂。

西夏這一次興兵侵擾,因為有宋朝昏君徽宗的割地文書在手,可謂是名正言順,所以舉全國之兵,傾巢而動,三面出擊。西方邊境上的宋軍雖然是北宋最精銳的部隊,但一來童貫下江南,已經調走了大半主力,防禦兵力大受影響;二來先受割地之詔影響,再受東京城破打擊,邊軍士氣不振,所戰皆潰。

只除了一個地方——河東麟府路。

在宋、遼、西夏的地圖上可以看到,麟府路位於宋朝西北角,其勢就如一枚鋒利的釘子,直楔進西夏和遼國之間,歷來令兩國——尤其是西夏如芒刺在背。遼國在檀淵之盟後,和宋朝和平相處,麟府路的威脅自然可以忽略不計,但西夏卻和宋朝時常交兵,吃足了麟府路的苦頭。

守禦麟府路的,是一群特殊的人,號稱折家將。與朝廷任命的官僚不同,麟府路因為地狹人少,油水不多,西夏人還經常來野營拉練,所以被貪官汙吏向來視作畏途,沒一個願意到這裡來保衛邊疆的。

官府指望不上,百姓只能自救,於是,在反抗西夏侵略的戰鬥中,一支義民兵脫穎而出了——他們就是當地大族折家的子弟,因為身後就是自己的家園,退後一步,再無死所,所以這些本地人作戰勇猛,屢敗西夏,侵略者畏之如虎,號為“折家軍”。

朝廷於是順水推舟,封折家軍首領為麟州知州,世襲罔替。有這一支能打的民兵擋在西邊賣命,省了執政者多少煩惱。

但大宋有一項優良傳統就是猜忌武將——隨著折家將立功日多,威名日盛,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越演越烈的猜忌與防備。

按慣例,宋朝在設定通判一職,以牽制知州;這還不算,到了一零四九皇佑元年,宋朝又在麟府路設走馬承受,為皇帝窺探當地情況,及時上報;而且頒佈諭令,河東路諸監司——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對府州均有監察之權。

就這樣,對摺家將的綁強越來越多。終於到了嘉祐五年,當時的府州知州折繼祖實在受不了了,於是要撂挑子不幹。朝廷這才發現,在這塊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廢地上,除了折家將,還真找不出第二個能幹的人來,因此又轉成了笑臉,密加撫存,折家將這才安下心來,繼續給趙宋朝廷當肉盾。

除了文官的監察,宋朝還在麟府路屯駐了禁軍,起初為兩千人,慶曆四年增加到了一萬多人,其任務雖然是抵禦西夏侵略,而更重要的是“疑其強盛,別置兵馬一司,以視其舉動”,此司全稱管勾麟府路軍馬司,歷來是虛套在折家將脖子上的一根絞索,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根絞索就會突然收緊。

但諷刺的是,正是這根絞索拯救了折家將,拯救了麟府路。

西夏先禮後兵,趾高氣揚地派使者前來,出示了徽宗皇帝親筆簽押的割地文書後,勒令折家將向西夏投降。

折家的族長折可大這時正抱病在床,聽聞噩耗,仰天大呼:“祖宗百戰基業,已傳九代,今日竟要葬送吾手?縱死,亦羞見先人矣!”義憤填膺之下,折可大咳血而逝。

這一下算是炸了馬蜂窩。折家將豈是善男信女?只不過礙著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通例,勉強把西夏使者當人看而已,現在這傢伙竟然氣死了自家老大,西夏使者人當不成,只好做鬼。

殺了西夏使者後,折家將以折可求為首,於祖宗祠堂中瀝血為盟——折家男女老少誓死不認割地偽詔,願與麟府路共存亡,戰至最後一人亦在所不惜!

就在這時,家人通報,有管勾麟府路軍馬司統領袁遠來拜。折可求一咬牙,反正已經決意違背昏君詔令了,索性不做二不休,先把朝廷的走狗做了!於是吩咐下去,兩廂密佈刀斧手——“令汝砍,即砍為肉醬!”

誰知袁遠還沒踏進門檻,就先喝道:“如今朝廷有割地之令,麟州府州豐州火山軍保德軍等諸處,再非我中華領土,如今可大君已逝,可求君繼任府州,卻不知欲做何圖?”

折可求便裝模作樣道:“我亦欲降,卻只恐鄉黨不容,子弟恥笑!”

袁遠聽了,目眥欲裂,戟指折可求罵道:“鼠輩!可恨折家將九世威名,今日輕輕喪於汝手!中國之土,豈可割尺寸於西賊?汝不思為國報效,為家報仇,卻只思投降,折家先祖有靈,必不佑汝!”

折可求唯恐袁遠是在耍孩兒詐自己,遂作窩囊狀道:“官家諭令,誰敢有違?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縱然痛心,也只得從君命,舍小家了!”

話剛說完,袁遠“呸”一聲一口唾沫就吐了過來,折可求急閃時,就聽袁遠大罵道:“老子綠林出身,當初招安,是為了保境安家,朝廷上那個狗皇帝,老子覷他如草芥!今日昏君下了昏詔,想要老子奉詔,千難萬難!姓折的,你既然決意要做忠臣,老子先在這裡成全了你吧!只怕你死到九泉之下,也見不得祖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