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了碼頭之後,第二批部隊也在那裡登陸,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郭康這邊,也得到了更多支援。
對他幫助最大的,是朱文奎終於到了。和他一起前來的,還有大批武器和隨行計程車兵。
除了之前那兩門隨行的小炮,和第一百人隊老兵們自帶的火槍,其他的火器,都在朱文奎那邊。尤其是重型火炮,之前就沒來得及運到戰場上,現在可算帶過來了。
這些火炮甚至已經超出了大隊所需的範疇。朱文奎還在碼頭卸貨的時候,脫歡就跑過去找他,把他手下上百號炮兵,和那幾門重炮,都給要走了。因此,到大家拔營出發的時候,郭康才見到朱文奎等人。
就算排除火器,這一批援軍的實力也足夠雄厚。為了這次戰爭,朱文奎把王府裡幾百號人全都派出來了。其中一些,已經被郭康借走,編入他的幾個新兵百人隊,去帶羅斯人。剩下的則由傑士卡隊長率領,單獨作為一隊。
王府裡本來是沒有這麼多人的——否則大都變亂的時候,也不至於被打得這麼慘。這裡頭的大部分,後來老吳王得到訊息,從他自己那邊抽調過來的。
按傑士卡隊長的說法,這些人雖然也有戰鬥經驗,但都是些小打小鬧。老吳王讓他們來,一方面是王府這邊太缺人,總不能一直這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也是希望他們也能在大秦國的軍隊裡,學一下正規戰爭怎麼打。
因此,這次,吳王府可謂是傾巢而出。出發之前,馬王妃說她要去吃齋唸佛,給兒子祝福,所以直接搬去了太后的修道院,讓朱文奎把府裡最後的護衛都給帶走了。她還專門到郭家拜訪,希望郭氏能幫忙照看一下。因此,郭康也知道這些事情,大概明白他們的意圖。
郭康推測,吳王府也是想要趁這個機會,打出更大的威望。在動亂之前,大部分人只是把他們當成歐洲常見的那種王位覬覦者,或者流浪小朝廷——大家在不差錢的時候,或許會養著他們,圖一個名聲。但說實話,也就這種表演功能了。
那天晚上的交戰,才讓很多人高看了他們一眼,但也就是值得敬重這種水平。畢竟他們的實力太小,而且說實話,對於大部分不瞭解情況的人來說,這就是個內戰。朱文奎打贏,還是讓娜公主打贏,其實對大家來說,都沒什麼差別——誰贏都不影響吳王府這個招牌,甚至不影響之後幫助遠征的事情。所以,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會多關心了。
估計就是因為如此,之後吳王府就開始以極大的積極性,參與各種事務。恢復秩序的過程中,他們就表現搶眼。後面練兵、出征的事情,也一改之前全員自閉、只求打工過日子的風格,開始主動表現興趣了。
這其中,表現最積極的就是唐賽兒。她來了之後,好像就沒閒過,每天不是自己在主動做事,就是強行拉著朱文奎找事做。郭康本來其實沒怎麼在意,後來聽讓娜女俠抱怨了兩次,才感覺她好像確實有點過於積極了,就是不知道到底在想什麼——難道真是要幫黎利征服法國麼?
而除了她之外,道衍和尚也是個閒不下來的人。來這邊適應環境沒多久,他就開始每天到處跑,拜訪這個、勸說那個。這麼大年紀了,也不嫌累。
當然,他的成果,其實也是很明顯的。雖然沒有太多公開的表現,但朱文奎能順利地一下攬到這麼多活,也不止是靠他和脫歡、郭康的交情。這老和尚在其中的牽線架橋,顯然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郭康覺得,等戰事結束,他還是得調查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不過暫時,他也沒法管這麼多了。
營地裡的人列隊準備出發的時候,後續部隊也趕到了營地,一起排隊。這一下,隊伍的規模增加了一半,讓士兵們都紛紛讚歎起來。
“怎麼人又多了?”郭康自己都有些驚訝。
“有些人之前跟著商隊去小亞了。”朱文奎告訴他:“路上他們才趕過來的,所以也沒來得及給你說。”
“好吧……”郭康一時無語。
吳王府名下的人,比府裡日常待著的,要多得多,這個事情他倒是知道。由於府裡收入有限,養不起這麼多人——甚至有時候,朱文奎還得倒過來給他爹打錢,防止老吳王也去要飯了。因此,絕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放養”狀態。
大都出事的時候,朱文奎趕緊趕慢,也沒叫來多少人。因為大部分人根本就不在大都,而是分佈在從喬治亞到克里特島的各個地方,努力打工賺錢呢。好在這次,預留的時間足夠長,才讓他得以把人都喊回來。
而老吳王派來的人,其實也是從各地,慢慢聚集起來的。所以,才會出現這種,人越來越多的情況。
“我們這次帶來了三百五十名步兵和五十名騎兵。”朱文奎告訴郭康:“其實要是有足夠的馬,大家都當騎兵也不是不行。他們都是老兵,會騎馬作戰的……只不過海運戰馬太麻煩了,只能這麼湊乎著了。”
“不,已經很厲害了,一點也不湊乎。”郭康連連擺手:“我之前真沒想到,你們光是戰鬥人員就能拉出來這麼多。”
“我們畢竟也經營了這麼多年了,只不過之前實在太窮。”朱文奎倒是看得開:“這次是吃你們的糧,要不然都不捨得把大家全湊起來呢。”
“這裡面有二百多號人,都是老楊的波西米亞老鄉。剩下一百多號,是各地招攬來的。本來給的編制不夠用,所以乾脆全都塞一起了。另外,你借我幫忙的人,也可以回去了。要不然,他們怕是要憋不住了。”
“好……”郭康撓了撓頭,還是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