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第一百章 進城先打經濟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章 進城先打經濟戰 (1 / 2)

郭康休息的這段時間裡,談判也取得了成果。在開羅城裡,一群前任蘇丹法拉吉時期的馬穆魯克,發動了兵變。

脫歡告訴他,那個正巧被他截住的高階軍官,就是馬穆魯克在米努夫的埃米爾,名叫艾哈邁德。他是這次出兵最多的三個埃及領主之一,而且在迂迴的時候負責最關鍵的突破位置。然而,作戰非常不順利,讓他損失慘重,自己也被抓了。這導致艾哈邁德憋了一肚氣,覺得都是謝赫在坑他,因此決定接受羅馬人的詔安——只要保住他那幾片封地就行。

艾哈邁德交待說,戰前的會議上,馬穆魯克將領們認為,憑藉現在的軍力,直接打垮羅馬人,難度是很大的,需要認真想辦法,儘可能採用可靠的戰術,謀取優勢。然而,在戰術規劃上,馬穆魯克方面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所以,才導致了戰鬥進行的極其不理想。

脫歡和羅馬軍官們對此十分好奇,問他為什麼認定就是指揮的問題。因為羅馬方面,在戰後也立刻進行了例行的總結。初步的結論認為,這次戰鬥中,馬穆魯克士兵的素質,並沒有達到大家預期的水平。

這次,羅馬左翼的表現並不好。當然,這也是在意料之中,畢竟放在那邊的,就不是什麼“正經人”。從一開始,大家就沒指望那些盟軍能做什麼事情,丟那兒單純就是為了壯壯聲勢的。

而三十三軍團左翼,守夜人大隊是受罰過來的,士氣和作戰意願都未必靠得住;郭康的第二大隊是個大雜燴;那幾個摩里亞大隊,也是之前戰績平平的普通隊伍。哪怕被敵人沖垮、分割,都是可以理解的,在作戰計劃中,也有足夠的應對措施。因為第二大隊裡,也有不少家丁和老兵,是個十分牢固的支撐點。能以他們為核心,抱團拖住一段時間,就足夠實現整個戰役計劃了。

但是,從事後看,左翼實際上並沒有被突破。整個戰役下來,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第二大隊和摩里亞大隊之間出現了斷裂,然而馬穆魯克方面甚至無法順勢進行包圍。

退一步說,馬穆魯克當時確實一度成功切斷了第二大隊和軍團其餘部分之間的陣線,但就算給他們算作迂迴成功,當時的局勢,現在看來也不算多緊迫。在這個包圍圈裡,當時有第二郭康大隊、第四守夜人大隊、以及還在堅持抵抗的騎士團殘部,而馬穆魯克再也沒能把他們這些人進一步分割了。

整個戰鬥,馬穆魯克方面最大的戰果,就是打垮了三個百人隊的羅斯人,全力去圍攻一個大隊都吃不掉。事後統計,發現郭康大隊那邊,也是受輕傷的多,戰死的少。

尤其是波西米亞人那邊,受箭傷的人頗多,基本都是對射階段被馬穆魯克騎射手給射的。雖然如此,下馬的重灌馬穆魯克,也沒能突破他們的防禦,所以就算運氣差,受傷重的人,也都能得到救護,沒有造成太大損失。這麼一對比,馬穆魯克的狀況,就更加令人生疑了。

羅馬軍官們對此很好奇。他們說,戰前,羅馬這邊是十分看重馬穆魯克的。畢竟之前,馬穆魯克對外戰爭的勝率,一直很高。而且和其他某些靠防守戰刷勝率的國家不同,馬穆魯克總是會盡量把戰事拖到外線解決。

雖然現在,馬穆魯克國家看起來衰落得厲害,內亂也很嚴重,但他們就沒有什麼時候是不內亂的,不還是照樣打贏。所以,就算是這個局面,他們能發揮出多強的戰鬥力,也很難說,千萬不能輕敵。

所以,這個結果,很出乎大家意外。艾哈邁德一直說,是指揮的問題,但在羅馬人看來,馬穆魯克的指揮思路中規中矩,對時機的把握也還行。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謀劃,但這次的情況,說實話也沒有太多操作空間,這個表現已經算還可以了。反倒是士兵的水平,著實讓人大跌眼鏡,讓人懷疑是不是高估了。

因此,大家才很好奇,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自己的想法,倒是反過來的。

艾哈邁德解釋說,他們也不是瞎講。雖然政治上十分混亂,但所有的馬穆魯克高層,都有充足的戰鬥經驗,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對於自己的專業性,他們也有足夠的自信。

按照馬穆魯克的經驗,雖然他們自己,更多是作為精銳戰士出名。幾次最著名的戰鬥,也都是依靠高昂計程車氣、精湛的武藝和耐苦戰的能力打贏的。但真正想要獲得勝利,最重要的還是敏銳的戰略眼光和優秀的指揮能力。

比如,戰鬥中能堅持長期作戰,就能拖住敵人更長時間,讓主攻一側有更充裕的時間去完成任務,提高容錯率;馬術更高超,就能更快地進行機動,更好地執行擾亂和集中突擊的任務,減少出錯的機率,提升衝擊力。總而言之,士兵們的這些素質,最後的目標,是要提供足夠的執行力,去完成戰場上的各種任務,讓勝利的天平更傾向自己一邊。單純去和敵人硬拼,就太浪費了。

馬穆魯克與敵人作戰時,也是如此。幾場最有名的戰鬥,都打的相當討巧,並不是仗著士兵素質高就硬上。

在開會的時候,馬穆魯克高層內部,就有人指出,這次的情況,和之前在艾因賈魯擊敗蒙古人的戰例,有一些類似之處。但是,這兩次的不同之處,要多得多,而且幾乎都是在對馬穆魯克不利的方向。

和那次一樣,外來的敵人都是一個強大蒙古汗國派來的偏師,都拉了一些拜上帝教教友,和敘利亞的天方教地方勢力。然而,這次,紫帳汗國本部的勢力要強的多。

馬穆魯克們不太懂東方的歷史,但當時有非常明確的訊息,說蒙古大汗死在東方了——整個地中海世界,都知道這個令人震驚的訊息。旭烈兀汗因此帶領主力匆忙返回,只留下一支嚴重缺編的萬人隊,馬穆魯克們也成功抓住了這個戰略機會。艾因賈魯並不是其他戰鬥那樣,是蒙古的主動進攻,而是得知訊息之後,馬穆魯克立即進行動員,主動出擊所挑起的。這就是為了把握機會,尋求戰略上的主動。

相比而言,這次,反倒是紫帳汗國佔據了主動權。馬穆魯克將領們意識到,和其他汗國不同,紫帳的政局已經保持了長期的穩定,並且成功抓住了馬穆魯克自己問題最多的時候動兵——這明顯是有意為之,而且是長期觀察之後,做出的部署。

馬穆魯克們這才意識到,這肯定是國家長期戰略的一部分。這個汗國,和之前他們交戰的伊兒汗國之類,在戰略上的思路也是截然不同的。

而這份剋制和穩重,也果然取得了回報。艾哈邁德自己都不得不承認,時機抓的確實好。雖然,無論敘利亞人搞事,還是哈里發造反,都早就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屬於巧不巧的事情。但抓住這幾個機會,讓他們同時爆發,只能說是胡大對有心人的獎勵了。

到這個份上,已經佔據了巨大的戰略優勢,輪到馬穆魯克倉促應付了。

各種天災嚴重削弱了埃及馬穆魯克的實力,而他們的內亂比之前還要嚴重。亂局已經持續了前後二十年之久,並且在最近發展到了高峰。

艾因賈魯之戰前,蘇丹庫突茲和最大的軍頭拜巴爾都能通力合作。拜巴爾親自帶著少量前鋒,執行危險的誘敵任務;庫突茲則在左翼幾近被蒙古人打穿的情況下,扔掉頭盔,高喊宗教口號,讓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還在親自參戰,鼓勵士兵們堅持了下去。

雖然戰後,兩人就直接開始動刀,最後拜巴爾幹掉了庫突茲,奪得了蘇丹的位置。但打仗的時候,這倆也是真上去拼命的。然而現在的馬穆魯克,那可就不好說了……

這樣的直接後果,是人數優勢也沒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