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完隊伍之後,大家開始朝內陸進發。正式開拔之前,脫歡又召集了所有的中高層軍官,給他們告知現在的情況。
他說,這是他祖父巴西爾當時總結出來的經驗。小時候,祖父就給他說,羅馬軍隊比蠻族優越的地方,並不是最高指揮官多優秀,多有天賦——蠻族裡面,同樣也會出現這種人物。羅馬真正的強項,反而不是將軍裡有多少天才,而是他們有一大批能力出眾、經驗豐富的百戶和戰團長們。
要讓這些人發揮出優勢,就得給他們說明白,自己想要做什麼,需要他們做什麼,然後讓他們放手去做。成熟的指揮團隊,不應該只有一個棋手和眾多棋子,而是一大群棋手在為了共同目標,各司其職。只不過有人在使用軍團,有人在使用大隊。最基層的人,可能就在直接使用自己的各種武器。
並不是每個人都和凱撒一樣,能夠在關鍵位置,精準調配每個百人隊。而且就算凱撒,也是被逼急了,才這麼做了一次的。大家都是普通人,很少有先賢那個能力,因此,還是老老實實,把組織做好。而這樣一來,肯定就比敵人的效率要高得多了。
所以這次,他也要把整個安排說清楚。誰有疑惑,不要不好意思,都直接說明白。因為戰爭是生死相關的事情,是由不得馬虎的。今後,他會多加嘗試,逐步完善這個方式。
脫歡告訴大家,他本來覺得應該再拖一陣子,等亞歷山大城的守軍被消耗更多,再進場。但誰知道,這些人比預計的還廢物,幾下就頂不住了。他自己也沒有指揮大戰的經驗,一時沒沉住氣,就讓大家提前進軍了。這是他的問題,需要帶頭進行反省。
不過,第八軍團的軍團長,兼此次行軍的總管張武,還是勸他不要想這麼多。因為就算現在回頭看,依然不知道城裡人是不是真的頂不住;延遲幾天等馬穆魯克師老兵疲,也不好說會不會更有利。
他們這次的戰略目標,並不是單純擊敗馬穆魯克,而是要經營這裡,作為前進基地。亞歷山大港如果被攻破,以馬穆魯克軍隊的一向作風,肯定要劫掠城市,縱兵殺人放火,破壞設施。到時候,港口的價值,就低了很多了。所以,冒這個風險,也不一定值得。
張武說,戰場上是決生死的地方,雙方壓力都很大,做判斷的節奏也很快,各種難以預料的事情特別多。在發生之前,很難做出預判;發生之後,再去做假設,也同樣是沒有意義的。
希望抓住最佳的時機,這個想法是沒錯的,但過於理想的目標也不現實。但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就沒法去後悔了。
大家對此都表示贊同。脫歡就繼續說起現在的狀態。
這次的情況,相對還算比較簡單。因為雙方都在尋求機會,試圖進行主力決戰。
羅馬方面剛剛接連取得了兩次勝利,士氣正旺。士兵們略微修整之後,也還有充足的體力,可以繼續作戰。雖然人數沒有對面多,整體質量,也是高於對方的。因此,自然希望能夠找機會,儘快進行主力決戰,在野戰中打垮敵人。
面對這種兵鋒正盛的外來軍隊,本土軍隊其實應該先做退卻,避其鋒芒,利用主場優勢慢慢消耗。等對方耗不住,或者冒失之下產生重大失誤,讓優勢的天平反轉,就有獲勝的希望了。這種思路,之前也有過很多例子了。十字軍當初,就是這麼翻車的。
然而,脫歡認為,馬穆魯克看起來是埃及的政權,但他其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本土勢力。
現在的馬穆魯克軍隊,甚至都遠不如法國人在曼蘇拉遇到的那支。當時,雖然阿尤布王朝已經衰落,大家競相動手,爭奪蘇丹的位置;馬穆魯克軍頭之間,也經常互相刺殺、吞併。但這些變亂,基本都限於宮廷中,是高層之間的權力遊戲,並沒有對整個軍隊產生太嚴重的影響。
而現在,馬穆魯克領主之間,已經打了很長時間的內戰了。敘利亞地區的埃米爾們早在很久之前,就連聽調都懶得演了。這次的導火索,雖然是哈里發遭遇的一連串危機,但軍事上來看,其實就是敘利亞的埃米爾公開跳反,引羅馬人攻打埃及——這種事情,歷史上也發生過很多次了,都不足為怪了。
而埃及本地的幾個大軍閥,也不是一條心。對方的首領謝赫,與其說是蘇丹,不如說就是個盟主。一旦他露了怯,其他軍閥們甚至都不用產生異心——他們本來都沒怎麼試圖掩飾過。
雖然這次羅馬人勢大,讓這些人暫時團結起來,但謝赫依然很難進行有效指揮。大家都知道羅馬人不好對付,就算打贏,戰損肯定也不會小。這埃及的蘇丹,一直是兵強馬壯的人才能當。他要是堅決和羅馬人對抗,讓自己人帶頭打硬仗,那就算贏了,自己也肯定會完蛋了。
但反過來,要是不上,同樣也不行。一味退下去,就算說是誘敵深入,也難以服眾。丟失了領地的人會怨恨他,其他人則會質疑他的能力和決心,是不是還能夠領導大家。畢竟大家讓你當盟主,就是期待你去幹活辦事的。不承擔這個責任的話,那這個蘇丹誰當不得啊?
所以,脫歡估計,這次著急的,反而不是跨海而來的羅馬人。在前進到開羅之前,謝赫不管是主動還是被迫,肯定會出來和他們決戰的。
尼羅河下游這邊,水網相對豐富,交通也比較便利。之前的十字軍,施工和補給能力都太差了,才會出現各種自己把自己耗死的奇怪情況。而羅馬軍隊,這次準備充足,因此並不著急。大家穩定好心態,也要安撫好初次來到南方異域,可能會想太多計程車兵。其他的事情,就繼續按計劃行軍,就可以了。
其他人都表示沒有什麼問題。脫歡便把行軍的路線和列隊順序等內容,也給他們交待了下。
他們的目標,是埃及的首都開羅。那裡是埃及馬穆魯克的老窩,屬於不能丟的地方。朝那邊進軍,就算謝赫想要退縮,其他人也會逼著他上的。開羅到亞歷山大,是商旅頻繁往來的大路,比較好走。沿著大路,一直向東南前進就行了。
脫歡說,他還和城裡人達成了交易。羅馬人千里迢迢跑來,打退了馬穆魯克,讓他們得以避免被劫掠殺戮的悲慘下場。按照傳統,這座城市就歸羅馬佔領了。但現在事情緊急,軍團沒有功夫再進城了,所以,需要他們再支付一筆贖城費。拿到之後,大家就兩不相擾了。
亞歷山大城的商人和市民,特別害怕軍隊進城。聽他這麼一說,立刻連聲答應下來。只一晚上的時間,就湊齊了錢,現在已經送過來了。脫歡讓兩個軍團都派人來,把自己那份領走,回去發給士兵。
此外,城裡現在的守軍,足有五千多人。雖然大多都是臨時在周圍抓來的壯丁,和倉促武裝起來的市民,但人數是真的不少。讓他們上戰場吧,估計誰也打不過;丟在這兒,又害怕他們不老實,在後方找事。屬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那種……
想來想去,決定把商會組織的、看起來稍微正規一點的武裝,連同一部分市民兵,都帶著一起走。也不指望他們上前線,主要是要把這些人分隔開,免得又搞什麼事情。
就這樣,隊伍一下又多了不少人,浩浩蕩蕩地開始進發了。
和他們預計的差不多,馬穆魯克一直有些心急。他們的斥候一直在附近觀望,時不時就和羅馬斥候進行小規模交戰,相互驅逐,試圖壓縮對方的偵查範圍。行軍的過程中,雙方的這種衝突,互有勝負,就沒有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