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埃及之後,預想的交戰並沒有立刻發生。
脫歡等人原本預計,埃及的馬穆魯克軍閥應該會在外來壓力下團結起來,和當年對抗法王路易的時候一樣,集結出一支大軍,嘗試和他們在控制區邊境的設防城市附近交戰。然而這次,他們卻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
在情報方面,紫帳汗國繼承了蒙古西征以來就形成的良好傳統,和各路商人都關係很好,經常藉助行商,蒐集關鍵資訊。這次,他們也一直在透過義大利和敘利亞的商人,以及專門派出的探子,提前進入各個交通要道,探查情況。
在地中海世界,紫帳汗國自己以外的國家,對流動人員的管理,和沒有差不多。尤其是貿易繁榮的城市和集鎮,理清外來人員,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大都,之前都有這麼多光天化日存在的私人武裝組織,何況其他地方。再加上其他軍隊,普遍依賴商人供應軍糧和各種補給,所以,軍隊要秘密調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各方面的情報都顯示,埃及的馬穆魯克並沒有調集軍隊迎上來。相反,幾個大軍頭,紛紛把隊伍帶到了尼羅河以西,躲避羅馬軍團的鋒芒,然後集結起來,先去打哈里發去了。
這個反應,倒也沒完全超出紫帳汗國這邊的預計。
他們的行程彎彎繞繞,其實本來就有故意為之的成分。埃及的軍閥們和哈里發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如果他們能打起來,對紫帳汗國來說,是一件好事兒。雖然大家都知道哈里發就是個傀儡,但傀儡也是有面子的。要是馬穆魯克軍閥們把這個面子都戳破,其實有利於紫帳汗國今後的宣傳和管理。
另一方面,哈里發也聚集了一些支持者,守衛最後的據點亞歷山大港,也不是一下就能打下來的。如果馬穆魯克軍閥和哈里發打起來,去硬啃亞歷山大城,雙方都會受到損傷。今後對付馬穆魯克們,就會輕鬆一些;拿捏哈里發的時候,也不用擔心他的追隨者會製造麻煩。
雖然時間不好精準把握,但哪怕謝赫這幫人進軍神速,真的打下了亞歷山大城,把哈里發抓走了,也不妨礙大家藉著救人或者報仇之類的名義,繼續進攻啊。
所以,之前進軍的過程中,雖然哈里發的使者頻繁趕來,催了好幾次,脫歡也只是回覆,讓他堅定信心,守住港口,等待救援就行。和他們一同行進的敘利亞哈菲茲部,也對此心知肚明,大家一起不緊不慢地行軍,不把催促當回事。
四月中旬,軍隊佔領了尼羅河三角洲東北的港口城市達米埃塔。
據讓娜女俠說,這裡就是當年路易九世登陸的地方。那一次,十字軍的聲勢,比這次聯軍還浩大,但由於法國人的神奇發揮,最後還是把大好局面給送掉了。
不過這次,形勢明顯有所不同。直到這裡,他們還是沒有碰到有組織的抵抗。
停留了三天,從義大利人的船上獲得了一批補給之後,眾人開始討論接下來的行動安排。
在巴勒斯坦的時候,就有訊息說,謝赫那邊也知道了出兵的事情,打算搶在他們進入埃及之前,先拔掉亞歷山大這個釘子,防止兩邊會和,導致自己陷入劣勢。
一些傳統派的官員和教法學家們希望勸阻這個想法,說信徒們至少應該給哈里發基本的尊敬,直接動兵去打,有點不太體面。然而馬穆魯克們完全不當回事,甚至當眾叫囂,說那哈里發,你們還真當回事了?不過是我家主子立的小兒,能立他,就能廢他。
學者們反覆勸說,說這些話,是可以做,但不能說的;哪怕純粹從功利角度考慮,也得做做表面文章。早些年,當時的蘇丹扶立哈里發的時候,也沒給他什麼權力,單純就是為了增加國家的合法性。現在要是大家都明著動兵,讓哈里發徹底喪失權威,國家的威信也會衰減,也不利於諸位的統治啊?
可惜,馬穆魯克們一向不鳥這些大道理,所以,一直也沒人聽從勸告。
作為大頭領,謝赫本人倒是穩重一些,考慮的也比較全面。他對反對者說,合法性的問題,自己當然已經考慮過了。這個事兒,其實很簡單:要是抓不住哈里發,他們就是反賊了;而要是能打贏,把哈里發抓來,那這些行動自然就是合法的。所以,現在的關鍵,就是趕緊出兵,把哈里發拿下——誰要是再敢反對大家抓哈里發,就是反對合法性,也是反對作為合法性代表的哈里發,統統都是謀逆的異端,都得砍了!
這一通分析,把學者們都給幹懵了,這下也沒人敢反對了。大家都感嘆還是老大比較懂,謝赫自己也覺得自己真是個邏輯天才,於是高興地點齊兵馬,發兵北上去了。
現在,羅馬敘利亞聯軍,就面對著選擇:到底是直接去亞歷山大,救援哈里發;還是先順著尼羅河南下,直搗開羅,迫使敵人回援。
經過討論,大家還是選擇了第一種方案。
脫歡和兩個軍團長、以及其他官員將領們,討論之後認為,對羅馬方面來說,最有利的選擇,就是速戰速決,儘快和對方進行戰略決戰。
先去開啟羅,確實可以威脅敵人後方,給他們施加壓力。但埃及的情況,和其他地方並不相同,馬穆魯克政權的首都雖然就在開羅,但目前看來,他們那個性子,似乎並不太“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經過這一路行軍,大家算是意識到這一點了。
如果去攻城,不說花費時間和可能損耗,單論調動敵人的作用,就可能不會太理想。而且戰後,還得分出人手,把守這一路的城池和交通要道。這次,他們帶來的人本來就不算多,佔領的地盤越大,就反而越麻煩。不如直接趁著銳氣還在,先把敵人主力打散再說。
這個決定,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贊同,最後由脫歡確認,下發給各部執行。要求大家集結船隊,返回達米埃塔港口,登船之後,直接走海路前往亞歷山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