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了村裡的展示之後,楊老百戶告訴告訴郭氏一行,他們已經把附近的丁壯都集合了起來,準備給大家展示一下。
雖然說是要讓大家比試一番,選出最優秀計程車兵,但顯然,楊老百戶更偏袒自己的莊子。所以,還是利用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機會,硬找了個加塞的理由,先一步讓郭康看一看。要是有人提前被選走,那就算是贏了。
對於這件事,郭康也不怎麼意外。
各個村莊之間,是有競爭關係的。比如他們莊裡那個免稅的特權,就是這麼多年拼命拼出來的。這其實很難得,因為紫帳汗國一般只給表現優異的單個老兵授予這種權力。像這種大家一起免稅的,要麼是剛遭過災,要麼是新設立的還在建設期間的農莊。靠軍功得以整村免稅的,全國都沒多少。
所以,對於這種特權的稽核,也很嚴格。每年的競爭者眾多,但朝廷給的特級免稅數量卻很稀缺。哪怕評選成功,如果之後表現不佳,也可能被其他村子搶了。畢竟這個條件太好,眼紅的人也太多了。
他們村子有郭氏的特殊關係,相對還好一些,但就算這樣,也免不了有人覺得,自己同樣不比他們差,為什麼就沒有這個待遇。郭康來的路上就聽說,馬家莊子的人,就時不時說怪話,覺得他們不過是沾了老祖宗的光。兩邊的年輕人,為此都打了好幾次架了。所以,楊老百戶才專門提了他們一回,顯然,壓力也不小。
“這邊都是和聖誕節一起過麼?”他問道。
最後,他們給出的辦法,是擺爛。
當然,教會自己也管不住各地。實踐中,大家用什麼的都有。有些人用聖誕節,有些人用復活節——而且因為計算複雜,復活節是哪天大家都不知道,結果只能雙重猜測。
古羅馬人在曆法方面,水平一直很糟糕。據說最傳統的歷法,是羅慕路斯親自主持修訂的。這個曆法似乎是依據月的長度而定,但一年的長度,並不是整月的整數倍,而羅馬人也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這種粗糙的維護水平,自然免不了會不斷製造問題。而且,這部曆法的壽命,甚至超過了當年已經嚴重過時努馬歷。這部古典時代的歷法,從公元前45年開始,一直用到了紫帳汗國建立。
而且,因為羅馬的瓦解,各地的歷法本身,也處於混亂狀態。
有人認為厄歌莉婭是努馬虛構的,以此給他的政策提供合法性。也有人認為她大概是個來自希臘地區的有文化女人,給當時和蠻子沒什麼兩樣的羅馬人,帶來了這些知識。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羅馬的很多文化成果,確實是受到希臘的影響。
農時對於收成很重要,播種日差個十天,收成可能就要減少20%以上,而且很可能影響整個輪作的節奏。緯度更高的地方,就更為敏感。
像這種過節方式,就是羅馬尼亞教會推行的。基本上,看大家哪天過聖誕節,就知道他們更傾向於哪個教會了。
總而言之,這個曆法還很粗糙——當然,羅慕路斯和早期羅馬人,自己就很粗糙,也確實拿不出多少像樣的文化成果。
這個原因還很弱智:制定新曆的希臘和埃及學者,把曆法教給羅馬人的時候,告訴他們規則是“每隔三年置閏一次”。然而羅馬祭司們依然缺乏專業水準,給理解成了“每三年置閏一次”。就這樣,幾十年間,整個羅馬沒一個人發現不對勁。一直到屋大維當政了20多年,想起來去看一看,才驚訝地發現已經差了這麼多了。
而說到底,這裡面的競爭,其實是曆法的競爭。
在英格蘭人的編年史裡,同時在使用三種歲首演算法,包括以九月下旬的羅馬傳統“課稅日”來計算。後來還流行用聖母受孕的“天使報喜日”為歲首,然而英格蘭人不知道為什麼,似乎是因為算錯了,把“天使報喜日”放在了聖誕節之後,導致年代排序一片大亂,出現了天兄出生在聖母受孕之前的離譜結果。然而當地人也沒人發現,就這麼還傳播開了……
努馬宣稱自己的妻子,是一位名叫厄歌莉婭的寧芙女神,在她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把神職人員的編制確定下來,將祭祀活動規範化,禁止隨便製造神像,尤其是人和動物形象的偶像。此外,他在任期間,一直努力消除羅馬人和薩賓人的文化差異,並且把法律明確下來,界定了公有和私有財產的界限。最重要的灶神神廟和雅努斯神廟,也是這時出現的。
在羅慕路斯統治期間,發生了劫奪薩賓婦女的事件。雖然羅馬人聲稱這件事最後透過調解解決了,但實際上,可遠不止女人勸架這麼簡單。從結果看,羅馬人被迫給薩賓人大量政治權力,乃至接納薩賓人擔任元老。到選王的時候,也選舉了薩賓人努馬·龐皮裡烏斯擔任第二位國王。
曆法在中原,是具備神性的,就像其他教權一樣,被朝廷中央牢牢掌握,以至於經常有禁令,不準民間觀星、占星。究其原因,是因為曆法和農業息息相關。
雖然名義上,羅馬人一直在依照這種說法,祭祀羅慕路斯,但羅馬人對於宗教和神祗的態度,本來就比較實用,也不太忌諱。李維和普魯塔克都直接記錄說,應該是元老們趁亂刺殺了羅慕路斯,並將屍體肢解藏匿。這種說法,從歷史角度來看,可能性更高。
還有一些國家則開始復古,使用國王即位的日期作為歲首,也開始“元年王正月”。把天兄和教會丟到一邊,用國王執政年數來紀年。實際上,一直到郭康所知的21世紀,英格蘭的正式文書裡,都還是以國王紀年為優先。
《春秋》的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公羊傳解釋說,為什麼要強調“王正月”,因為這讚揚了天下的統一。因為正月是歲首,而歲首在何時,不同朝代是不一樣的。只有實現了大一統的君王,才有權威規範天下的歲首所在。曆法的重要性,也在於此。
12個月的歷法,也是這個時候,參考了希臘人的成果確立的。據說厄歌莉婭親自教會了羅馬人,讓他們知道了月亮的週期,以及年份、月份之間的差異,並且指定了一些特殊的神聖日期。自此,羅馬人才學會了如何置閏,以對齊月份和年份。
而羅馬大祭司這個職務,也和整個社會文化一樣,宗教氛圍並不怎麼濃厚。雖然名義上是個神職,但其實很多大祭司就是官員的晉升崗位。在實際執行中,他們經常只看自己的派系和政治傾向,比如要是今年的執政官很合意,就會故意加個閏月,讓他多幹一段時間;要是執政官不是自己這夥的,那就別想閏了。
臨近節日,村民都已經收拾好了屋子,準備了各種物資,讓村裡也顯得熱鬧了許多。郭康發現,還有不少其他裝飾,也都在各家門口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