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主舵手的提議,遼東半島的千山山脈對錢如今來說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路線。
要不是她成心去朝鮮半島搗蛋,這個路線其實也是一個不錯,可以往長白山脈的路徑。
可以不遇到人,安心的在荒蕪人煙的地方走過。
溫帶地方的山嶺,不怕沒有吃的東西。
不管是動物植物都很豐富。
何況,現在是一個好季節。
而且,這條路線還比較近。大不了可以走一圈,然後返回。
如果回程的時候不趕時間,倒是可以從那個地方回來,也就是說全程都在山裡面走。
但是在沒有居住地的情況之下,在山裡活動,會比在平地活動更給人更多精神的耗費。
自古以來,山裡的野獸就比較多,可能是山裡的地形複雜,連帶的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比較多。
動物能夠找到很多天然休憩的地方。
野獸和人類最大的差別,就是大部分的野獸,是不懂得替自己建造房屋的。
人類在平地,找到一個不會淹水,不會被土石淹沒的地方,有足夠水源的地方,並且足夠安全,附近沒有大型野獸出沒的地方。就能蓋起房子遮蔽風雨。
但是對於這些野生動物來說,他只能利用天然的空間去營造自己的住所。
大部分的人類一樣,他們必須躲避風雪,躲避雨,躲避地震、山崩土石流之類的所有的危險。
這些東西原本就是自然存在的,並不是自然災害。
之所以會被稱為是自然災害,是因為它構成人類的生命財產損失。
但如果人類不存在,這些事情就不會發生嗎?
其實在大自然的規律山崩土石流,還有河流泛濫,這些都是自然的現象,自然的行為,大自然不會因為人類在或不在而發生或不發生。
滿則溢。
對水來說,這是自然的道理,因為在平常時候能容納水的地方,大部分是會淤積的,當大水來的時候,這些淤積的河道沒有辦法疏通河流。
那對於水來說,它只有幾個抉擇,把這些淤積的河道里的泥沙沖掉,繼續往前走。
另外就是淤積的泥沙不好沖掉,那它乾脆拐個彎換個地方走。
因為長久的淤積下來河流已經不是最底層最低的地方行走了。
河流,本來就應該要找低的地方流動。
不只是河流有朝向低的地方運動的習慣。
有一個能量叫做動能。
高的地方會往低的地方流動的移動,這就是產生動力的原因
而且動能是不會不斷的加速的。
於是身上因為動能的關係,讓石頭撐不住自己的重量,開始向下移動,移動的速度在遇到中間的阻力的時候,就要跟它的動能產生相對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