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太爺真的替劉家上邱家提親了。這讓劉家受寵若驚,即使十分不願的劉太太也不得不屈服趙家光環之下,只是在聘禮上仍百般削減。劉舉人在盤算這樁親事帶來的好處後,大筆一揮,辦得直超劉家長房長孫的婚事,那些個聘禮還特地繞了半個全椒縣城。惹得劉家宗親多少有些不快。
訂親之後,二十幾個要參加院試的學子啟程去南京赴考。全椒到南京極近,坐船不過是一日多的工夫,若是順風,怕是大半日便到。
趙希厚走了沒幾日,趙二太太帶著人回來了。府上的人多少知道趙二太太的作派,早就在原在趙二太太身邊伺候的崔大娘領著溶月幾人將趙家老宅上上下下重新收拾了個遍。
一大早,聽聞家人傳報:“二太太已然進城。”崔大娘忙帶著一家上下女僕到二門上迎接。
一頂四人藍呢銀頂大轎,三頂二人小轎,後面跟著八九架馬車。一干迎候地人看著不禁咂舌,這麼多行李?
抬轎子的轎伕在二門卸了轎立即退下,後面跟著的十幾個留頭小廝立即湧了上來,抬起了轎子。
崔大娘是知道規矩的,遠遠的看見小廝抬了轎子過來,趕緊迎了上去。待轎子落下,立即走到四人藍呢銀頂大轎前親自掀了轎簾,恭敬地道:“給太太納福。”
溶月則趕上前攙扶趙二太太。
趙二太太瞧了她們兩眼,笑著道:“你可好?”
崔大娘受驚若寵地道:“萬事都好。此次三少爺若是中了魁首,我就越發的好了。”
趙二太太笑著點點頭,又看著皆是穿戴一新出門迎接的僕人,整齊地迎在兩邊,滿意地點點頭:“你們打理的很好,這比上回回來瞧著順眼多了。”
此時後面的二人小轎下來幾人,一個奶媽子打扮的婦人抱著個虎頭虎腦的孩子,另一個卻是身量不大的姑娘;還有一個卻是年紀輕輕容顏甚麗的小婦人。
“是壽哥兒跟七姐兒。”趕上前來的大丫鬟叫金鶯的,低聲說道。
“小少爺同七姑娘?我給太太道喜。”崔大娘說著就跪在跟前,要給兩個小主子磕頭,卻被趙二太太攔住了。
“他年紀小,別折了他的壽。”
趙二太太命奶媽子將孩子抱了來,笑眯眯地瞧了瞧睜著大眼四處亂瞧的孩子:“他年紀太小,別折了他的壽,就叫壽哥兒好了,名字還等老太爺取了。”
崔大娘機靈地應承,發現趙二太太對七姑娘愛理不理的,心裡有些奇怪,但又看到七姑娘雖然容貌不差,只是一雙眼習慣的朝下看,顯得木訥;再瞧嘴角也不由自主的往下彎,又顯得無辜自嘆,實在難以令人喜歡。
難怪太太不喜歡她。想想大姑娘跟二姑娘,小小年紀就會說話,見人就笑,人見人愛。
趙二太太攙著崔大娘的手問:“老太爺可好?”
“好。正在翰墨齋呢。”
趙二太太帶著一眾人去又繞到前面給趙老太爺請安。
進了翰墨齋,後頭自有人放了錦繡緞子褥墊,趙二太太規規矩矩地給趙老太爺磕了頭:“給您請安。”又命後頭的兩個孩子給趙老太爺問安,“這是九兒,小名叫壽哥兒,還請老太爺賜名。這是七姐兒。”
趙老太爺點點頭,因見壽哥兒年紀太小,便拉了七姑娘問話:“你叫什麼名兒?今年多大了?”
七姑娘哪裡想到趙老太爺會親自問話,她膽顫心驚,顫抖著道:“都叫我七姐兒,今年六歲了。”
趙老太爺眯眼瞧了瞧,笑著道:“你既然還沒起名,那爺爺給你取個名兒好了。”瞧著站在自己身邊的趙希筠,笑道,“你五姐叫希筠,你就叫希……希筱好了。”
趙希筠拉著趙希筱淺淺地笑著,終於有比自己小的姐妹了。她又見趙二太太笑眯眯地打量著自己,忙鬆開拉著趙希筱的手,上前給趙二太太磕頭。
趙二太太忙拉起她,笑著道:“五侄女,我可沒少聽你二伯父說起過你,難為你在老太爺跟前伺候。”
趙希筠忙稱理當如此。
一時趙二太太跟來的人也湧上前給趙老太爺同趙希筠行禮。
趙老太爺瞧了跟趙二太太進來的人問道:“你回來看三孫院試,怎麼帶了這麼多人?”
趙二太太賠笑道:“老爺已然去京城述職,調任湖廣按察使,媳婦先帶了人回來,等三兒院試後再去湖廣。”這邊又呈了趙佑楣寫給趙老太爺的家信。